第四部 迷宮案 第十二章(第2/4頁)

(鬩墻:在墻內爭吵,指兄弟失和。鬩:讀‘細’。)

洪參軍連連點頭,向陶甘瞥了一眼。

狄公又說道:“與此同時,倪壽乾將其真正遺囑隱藏於此畫之中。我思想來,他是欲將一半家財或大半家財分給倪珊,這從他在病榻上囑咐後事的奇怪做法上可以看得出來。他說得明白,畫軸歸倪珊母子,其余家產歸倪琦,這‘其余’究竟指什麽,他對此十分小心,沒有言明。倪壽乾可謂老謀深算,用心良苦,他以此法保護幼子,直至他長為大成人繼承遺產。他希望十年之後能有一位聰明的縣令解開畫軸之謎,將倪珊應得的財產物歸原主。正是為了這個緣故,他囑咐愛妻,每遇新縣令上任,就將畫軸獻上,懇請審驗。”

陶甘插話:“老爺,我們只聽得倪夫人一面之詞。只怕倪公從未如此吩咐過。依我淺見,此遺言稱倪珊實為私生,恐並非不經之談。倪壽乾一向光風霽月,寬宏大度,不想讓長子倪琦為他報仇,從而給倪珊母子一條生路。但又不甘永遠蒙此不白之冤,故將此遺文藏於畫軸夾層之中,以期有朝一日真相大白。一旦某一縣令發現夾層中所藏秘密,就可據此遺言為倪琦開脫,駁回倪夫人母子的財產要求。”

狄公仔細聽陶甘講完,反問道:“如你所言。倪夫人盼揭謎底,迫不及待,又作何解釋?”

陶甘答道:“有道是一夜夫妻百日恩,女子又常常對此估價過高。我以為倪夫人一心只想到倪壽乾出於寬厚仁愛之心,不計前仇,可能在畫軸之中藏得一張銀票或找尋一宗財物的秘訣,從而補償她一半家產之失。”

狄公搖頭道:“此議雖多少有些道理,然與倪壽乾一世為人很是不符。我思想來,此遺言實為倪琦假造。倪壽乾可能在畫軸之中藏了一紙無關系要的憑信,借以轉移倪琦視線,引他受騙上當,而將真正遺囑另處藏起。我曾說過,倪壽乾智慧超群,若他將重要秘密藏於俗人均能發現的地方,此舉未免過於拙劣。以我觀之,真正的秘密一定就藏於這畫面之上,只是十分機巧,隱而不露,非慧眼不能識破。倪壽乾擔心倪琦懷疑畫中藏有價值連城之物,從而將它毀掉,遂於夾層之中做了手腳,目的是掩人耳目,讓倪倚發現後,不去尋找真正的秘密。

“倪夫人對我言講,稱倪琦將畫拿去,數日後方還。這樣倪琦就有足夠的時間找出夾層中所藏之物,進而以此假遺矚取而代之。如此,他就可以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了。”

陶甘道:“老爺條分縷析,自有一番道理,但我仍以為我的芻蕘之言亦非全是迂闊之論。”

(芻蕘:讀作‘除饒’,割草打柴,也指割草打柴的人。——華生工作室)

洪參軍道:“自古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想只要弄到倪公手跡,此難便可迎刃而解。只因畫題以半隸半篆古體寫成,此遺囑是否出於倪公手筆亦就無從查驗了。”

狄公道:“我早有心見倪琦一面,今日下午便去訪他,相機將倪壽乾手澤及簽名樣品弄來。洪參軍,你即刻就去倪宅,遞上我的名刺,就說我要登門拜訪。”

洪參軍等三人告辭而去。走過衙院之時,洪參軍對馬榮說道:“我們且到值房去稍坐片時,你喝上幾種濃茶。自然就會解醒,等你酒醒了,我再去倪宅不遲。”

馬榮欣然應允。

方緝捕於值房桌邊在與兒子閑話。方虎眼尖,見洪參軍等三人進來,忙起身讓座。

眾皆圍桌而坐。洪參軍即命當值衙卒徹茶侍候。方正道:“適才我正與小兒計議去何處找尋長女下落之事,不知諸位有何見教?”

洪參軍呷了一口茶,開言道:“方緝捕,有句話本不想對你言講。怕說出來引你傷痛,今你既問,說與你聽聽也好。我只怕白蘭有了秘密情侶,她二人早已遠走高飛了!”

方正聞言搖頭不叠,說道;“常言道龍生九子,我家黑、白玉蘭在脾性上可謂大相徑庭。黑蘭一向任性,我行我素,自長到膝頭高矮,作事便有主見。黑蘭實不該是個女孩子家。然女白蘭卻生性姽婳,素來嬌羞婉娩,從不越軌造次,這結交男友並與之私奔之事她是斷斷想不到也做不出的!”

(姽婳:讀作‘詭畫’,閑靜美好的樣子。——華生工作室)

陶甘道:“既如此,我們須作最壞的打算。會不會有歹人擄了她去,再將她賣於煙花行院?”

方正點頭,愁雲滿面,嘆道:“陶大哥見教得是,我們該去風月煙花場所尋查一番才好。這樣的地方本城有兩處;一處在城西北,叫北寮,都是些番女胡伎,當年通西域之路經過蘭坊,這北寮最是繁華。現今去西域之路改道,北寮也就蕭條零落下來,漸漸成了潑皮。閑漢、乞丐、偷兒出沒的去處。另外一處名喚南寮,城東南角荷花池過去便是,本城上等行院均集中於此處。這裏只有漢家姑娘,有的還喝過幾年墨水,琴棋書畫,歌舞彈唱也都樣樣在行,不亞於都市大埠中的歌伎舞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