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童女的家譜(第4/6頁)

“請你先看一遍,我趁此時間去泡個茶。”

野本刑事讀完這篇隨筆時,奈穗子正好端著茶壺和茶杯走入。

“吉野小姐,”刑事擡起頭。“你似乎誤解了。”

“誤解?”

“不錯。這篇文章裏出現的早苗,乃是真木英介青梅竹馬的玩伴,說得明白些,就等於是他初戀的少女。當時,真木六歲,早苗也約莫同齡,說不定還比他大個一、兩歲,如果還活著,目前應該也三十七、八歲了。可是,自殺的月村早苗才二十七歲,名字雖相同,卻非同一人物,所以,這是你的誤解。”

“這點我當然知道。”奈穗子笑著回答。“這兩人不可能是同一人物。只是,我在想,真木先生對名叫早苗的女性那種憧憬的心理,也許遠超乎我們想像之外。”

“……”

“這篇隨筆是他一方面敘述自己目擊作家田中英光自殺的事實,一方面表明自己對早苗的回憶。他是在向回憶中的少女呼喚!第一次讀到這篇文章時,我就認為,這是真木先生的情書。這種感覺,我也當面告訴過他,當時,他雖苦笑,說:沒有收件人的情書嗎?但是,並未否定。甚至還說,即使是現在,聽到早苗這名字,心情還是會激蕩不已。”

“但,總不能只因為是同名,而認為月村早苗和命案有關。”

“不僅這樣。早苗是位長發少女,肌膚像白磁般滑細,那令人幾乎暈眩的美,使年幼的我呼吸困難。這是真木先生自己形容的!那是他第一次見到的女性肉體,她輕聲說:媽媽和叔叔們都是這樣睡的呢……”

“問題是……”野本打斷奈穗子的話,喝了一口茶,說。“這和本案有何關系?”

“月村早苗小姐也是長發垂肩,肌膚像透明般白晰,長得很美……是吧?”

“嗯。我是沒見過,但幼稚園園長是這樣說的。”

“聽到這一點之後,我突然想起‘幼兒體驗’這個名詞,那是某位心理學家在女性雜志上提到的……”

“心理學嗎?”刑事摸摸下巴。“那是很難的一門學問。”

“可是,卻都是很理所當然的理論。我們在孩提時代若有異常體驗,其記憶決不會消失,會潛伏於心理的褶痕中,對我們的人格或氣質產生極大的作用!”

“嗯。”

“亦即,幼兒期的體驗會形成人格。調查個性扭曲之人、行動異常之人、受莫名恐懼感所苦之人,其原因都在於幼兒期的體驗。”

奈穗子邊回憶,邊說:“有位十八歲女性之病例……”

這位女性從五、六歲開始就很討厭狗,不接近狗的旁邊,尤其是黑狗,只要遠遠望見,就會嚇得哭出來。成長之後,對於黑狗的恐懼感,常令她吃足了苦頭。為什麽怕黑狗呢?她自己也不知道,反正,只要見到黑狗,她就兩腿發軟,路都走不動了。所以,她認為像自己這樣的人,一輩子別想就職、結婚了。

中學畢業之後,她開始變成沉默寡言,避免見人,整天都躲在拉下窗簾的昏暗房間裏,因為,狗吠聲太吵,讓她睡不著覺。其實,這只是她的幻覺。

父母很擔心,就帶她去精神科醫院。一般而言,精神症的患者所抱持的不合理之恐懼感,常是在過去發生的事件中被賦予條件,那麽,這位患者的過去曾發生什麽呢?

5

在專家診斷並進行反復的心理測試下,總算明白了潛伏在她過去中的某項事實,那就是這位女性的幼兒體驗!

五歲時,她在家中後院目擊父親撲殺小黑狗!依父親的記憶,那是經常在附近流浪的野狗,常踩斷盆栽的樹枝,踩毀昂貴的仙人掌。

但,當父親用花剪刺入小狗頭部的瞬間,對五歲的少女而言,這是她初次見到的恐怖景象!小狗哀叫、翻滾,父親卻用花鋤用力猛打,然後,小狗口中噴出鮮血,躺在地上不住痙攣……

“這就是該女性的幼兒體驗。隨著年齡的成長,具體的事實忘記了,但是,鏤刻於記憶中的強烈印象並未消失,每次見到黑色小狗,就產生一種難以言喻的恐懼感,結果招致異常的強迫症狀!”

“這種事是可能發生,但……”刑事說。“真木英介在孩提時代見到早苗的裸體,能否算是幼兒體驗,還是一大問題。這並不算什麽,像我,童年時代也曾和鄰居的小女孩玩醫生看病人的遊戲……反正,這是一般人會有的經驗。真木英介會將該記憶保持三十年之久嗎?而且,更因此對月村早苗產生特別的感情……”

“刑事先生。”奈穗子語氣轉強了。“真木先生已逝的太太,名字也是叫早苗!”

“什麽?”

“或許是偶然,但,他的太太名叫早苗卻絕對是事實。我們公司的編輯部裏,也有人見過她,依其所言,最引人注目的是垂肩長發和白晰的肌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