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 串連的死屍(第3/5頁)

“那米川瑞枝呢?”

“從她丈夫那兒。”

“米川?那就是說米川甘願冒自己受到懷疑的危險也要包庇可能和別人私通的妻子。”

“如果他知道真正的兇手是誰,即便暫時受到懷疑,自身安全也沒問題。不知他是否知道那個真兇手和他妻子私通的事。然而即便他知道,那也會成為他敲詐兇手的雙重武器。如果妻子是肇事逃逸的同謀,妻子一旦被抓,兇手也會跟著被抓,那樣一來,甘甜的蜜汁就再也吸不到了。因此,也不能排除他把自己的紀念章借給妻子袒護她的可能。”

巖村的說法使人感到不無牽強,充滿著一種想盡一切辦法也不能失去目標的祈禱。

解剖的結果,死者死因為頭部受鈍器擊打引起的腦損傷,死亡時間推測為解剖開始的前四天,也就是8月7日晚上到8日早上,死亡性質為他殺,腦後部有用鐵錘狀鈍器擊打的痕跡。

至此座間署設立了搜查本部。幾乎同一時間,小田原署“肇事逃逸搜查本部”打來了電話,說死者米川剛造是該部迄今正在調查的重大嫌疑人。

“座間”就此案和“小田原”的關連進行了研究。

死者作為房地產經營商看來幹了很多見不得人的勾當。他經常編造騙人的廣告向別人兜售偏僻的荒野和北面的坡地,偽造印鑒趁所有者不知道的時候騙取他人的土地,然後轉賣給不知情的第三者。迄今已犯有三次前科,沒有被發現的更是不勝枚舉。

因此他招徠了來自多方面的怨恨。警察內部把本轄區內發生的案件與其他轄區發生的案件相關連做“串連”,誰也不願意處理這類案件。特別是縣警署之間這種傾向就更強,不能否認各署都存在著“只在本轄區內解決”的意識。因為一旦和其他轄區“串連”,就不是“自己的案件”了,至少不能“獨自”處理了。

作為“座間”來說,自然也避諱和“小田原”的“串連”。

根據解剖結果召開了第一次搜查會議,會上決定了當前的方針:

1.尋找兇器,重新對現場進行搜查;

2.尋找目擊者;

3.調査死者生前的行跡;

4.調查兇手的動機;

5.調查死者的周圍。

根據這一方針,暫時作為與“小田原”無關的“獨自案件”進行調查。

2

“小田原”的巖村和川勝在偵查過程中始終抱著不能和“座間”分開的強烈疑念。如果和“座間”有關連的話,說明“小田原”的行動已經給兇手造成了威脅,也就是說迄今的偵查方向是正確的。

在米川剛造生前與之激烈對立的是安養寺英一郎。也許另外還有對立者,但現在知道的就是安養寺。安養寺在肇事逃逸案上因為有紀念章暫時被排除在了嫌疑人之外。

然而在米川被殺案上,他卻處於最近的位置。正因為如此,使得本來證明他清白無罪的紀念章也被塗上了“借來之物”的濃重色彩。作為紀念章的出借人,有金井昭麿。

為了搞清這一點,巖村川勝決定再訪金井。金井這些天天天蹲在大學的研究室整理遺址調查的卡片。巖村和川勝和他在箱根已經見過,所以並不陌生。

一間采光很差的屋子裏擺放著各地出土的壺罐、陶器、玉石、陶俑,還有不知是什麽東西上的碎鐵片碎石片。也許每一件物品都有著一段不平凡的故事,警察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屋裏役有空調,但裏面古色蒼然的氣氛使人感到一股陰森的寒氣。

雙方互致一別以來的問候,隨即轉入了正題。

“今天我們來是為米川剛造的事,他被人殺了,屍體已經找到,你知道了嗎?”

“知道了。我從報紙上看到的,真沒想到!”

“聽說圍繞米川在箱根的土地的調查,安養寺先生和米川之間關系非常緊張,是嗎?”

“米川對調查確實一開始非常消極,但最後還是讓了步,調査也如期進行了。”

“聽說米川為此蒙受了相當大的損失。”

“雖然調查結束後開發照常進行,但計劃被打亂了也是事實。”

“如果地主堅決反對會怎麽樣?”

“根據我的經驗,一般都會讓步。如果那塊地是明確標在遺址分布圖上的眾所周知的古遺址的話,為使發掘調查順利進行,行政機關總會出面幹涉,所以地主不會堅持反對的。米川的地誰都知道是在古遺址上。”

“調查快完了嗎?”

“現場的前期調查已經完了,現在正在進行後期整理。這和發掘調査一樣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出土的東西歸地主所有嗎?”

“根據遺失物管理法的規定,出土的東西要上報公安部門。如果簽定為是文物又找不著原主,就歸國家所有。如果簽定證明是千年以前的東西,就暫時委托發現者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