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 串連的死屍(第2/5頁)

也就是說,由於這場突如其來的塌方把這具屍體拋到了人們的面前。在台風造成的塌方現場發現了一具死屍!驟然之間,一幅兇殺案的濃厚圖象被勾畫出來。

縣警察本部接到報案立刻派搜查一科和鑒定科的人趕赴現場。他們對屍體重新進行了嚴格的檢查,同時對現場和周圍的物體進行了嚴密的搜査。

現場調查首先從確認死者的身份開始。死者身著麻制西服,從其身上找出了男子經常帶在身上的所謂“七件套”,有錢包、手絹、鋼筆、打火機、香煙、鞋拔子等。

錢包裏有近18萬8000日元的現金和一些名片,名片上印著:米川商事常務董事社長米川剛造,還有事務所和家裏的地址。

光憑這些不足以說明名片的主人就是死者。警察按照名片上的地址電話馬上進行了聯系,接電話的是米川夫人。她證實米川在三天前也就是八月七號晚上離開了事務所,以後一直沒有回家,詢問了米川可能去的所有地方,但都沒有消息,所以今天正準備報案。

米川夫人在電話裏描繪的身體特征和死者完全一致。從死者身上帶有錢物來看,兇手的目的顯然不是搶劫。兇手沒有把能夠證明死者身份的東西藏起來,說明兇手有充分的自信相信屍體絕對不會被發現。

如果沒有台風帶來的土地塌陷,恐怕死者將永久長眠在土裏最後與土同化。這是一塊死者永遠不會被發現的土地。

一會兒,死者的妻子米川瑞枝趕來了。她的嚎啕痛哭證實了死者的身份。經遺屬確認後,屍體交由司法解剖。

接到米川剛造突然死亡遺體巳被發現的報告,小田原署“交通逃逸搜查本部”大為震驚。目前該搜查本部正在把米川作為最大的嫌疑人全力調查。沒想到在這個時候米川卻被人殺害了(他殺的可能性很大)。

搜査本部立即開會研究對策,中心議題是米川的死和目前正在調査的案件有無關連。占上風的意見認為:

“另外還有一個軋死少年的真正兇手,他為了滅口而殺死了米川。”

“那就是說米川知道真正的兇手是誰。”

“或許米川也是同案犯,兇手的車軋死少年的時候米川也在車上。米川讓兇手把少年的屍體埋到了箱根公時平。”

“可他為什麽讓把那麽危險的屍體埋到自己的土地裏?”

“因為他確信屍體不會被發現。他想借自己的土地抓住兇手的弱點以達到永久敲詐的目的。”

“就算米川想敲一筆,可兇手也沒必要馬上動手。”

“兇手巳經知道我們盯上了米川。”

“等等!等等!現在把米川和案子聯系起來還為時尚早!米川的劣跡多了,如果是別的恨他的人所為也有可能。”

“別的人還有誰?”

“有一個考古學的老先生吧?聽說圍繞公時平的遺址調査他和米川打得不亦樂乎。”

“可是遺址調査受損失的是米川呀!由於遺址調查,不光工程計劃被打亂,還得負擔調查費,他可是陪了夫人又折兵。”

“不能因為這個就說學者先生沒有動機。如果地主堅持反對的話,調查也不會一帆風順。”

“老先生的太太怎麽樣?”

“那可是天下第一美人。”

“兩人好像年齡差很多。”

“不能排除她有別的男人。”

“說到學者先生和他太太,那就復雜了。”

會場一下靜了下來。如果米川是被“另外的人”殺的,就等於說他的嫌疑一點兒還沒搞清就死了。如果米川確實象被懷疑的那樣有罪的話,就意味著搜查本部“丟失了目標”。

搜査本部丟失了目標是不可能存在下去的。如果搜查本部的解散既不是因為抓住了兇手(案情偵破)也不是因為陷入迷宮(難以破案),而是因為丟失了目標,這種解散就意味著半途而廢。既不是勝利也不是失敗的解散在偵査員心裏永遠不會得到安寧。只要有可能,就要盡力避免出現這種形式的解散。

“其他人作案的可能性不大。”川勝說道。

“你根據什麽這麽說?”大家的視線集中過來。

“時間也太巧了。早不動手晚不動手偏偏在我們盯上米川正要對他進行傳訊的時候動手。雖然其他人也可能出現時間上的巧合,但那種巧合微乎其微。”

“有沒有這種可能?”巖村站了起來。

“我們假設和米川夫人在一起的那個男的是真正的兇手,也許是安養寺先生。米川知道了這件事而對他進行敲詐。如果是這樣的話就出現了雙重的動機。”

“可是老先生和米川夫人都有紀念章!”

“關於有沒有紀念章,事情和米川被殺之前是不一樣的,我們原來的假設是成立的。安養寺完全可以向他的學生金井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