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順藤摸瓜(第2/6頁)

“先生,您認識這個人嗎?”對於北村的反應,平川稍稍有點兒吃驚。

“這和我以前的熟人同名,所以吃了一驚。”

“真是太巧了。”

“大概是同名同姓的人吧。不可能這麽湊巧。”北村當著平川的面裝糊塗。真沒想到會以這種方式得知猖村今日子的住處。信封背面寫著的地址是伊東市醫院,寄信人是北條升。這個名字就是北村二十多年前收到的今日子結婚請柬上寫的配偶的名字。

“找到了,找到了,就是這一家。”平川找到了寫有北條的名牌。這是一座剛剛建成售出的雅致的二層建築。虛設的門柱上掛著名牌。周圍的建築也都是這種小型住宅。

“今日子就住在這裏嗎?”北村不勝感慨地看了看名牌。平川把送錯的信扔進了設在門柱旁邊的郵箱裏。

北村差一點沖動地按下門柱旁的門鈴。也許按下門鈴,今日子就會出來。就在這時,一種害怕見到過去的青春女神在現實中的形像的恐懼,抑制住了他的沖動。

北村把今日子的住址深深地印在了腦海裏。這個家的樣子,虛設的門柱,圍在房子四周的木柵欄,小小的院子,周圍的景色和氛圍,這些都將成為他的文章中的重要素材。

“先生,不到我那裏坐坐嗎?”送完信件的平川邀請北村。

“那個案子後來有什麽進展嗎?”

“也沒什麽進展。對了,您關心的新屋的自行車找到了。”

“自行車已經找到了嗎?”北村不由得提起了興趣。

“我想可能是當做垃圾扔掉了,就扔在附近的多摩川堤壩上,被住在附近的藝術家撿來放在院子裏當做藝術品的素材了,我偶然路過藝術家那裏時發現的。”

“藝術品的素材?展覽用的嗎?”

“並不是展覽,但是擺在院子裏誰都能看見。”

“能不能告訴我那個藝術家住在哪兒?”

“這就去看嗎?”

“嗯,我挺感興趣的。”

“真不愧是當作家的。一聽到藝術就感興趣。”北村並不是對藝術作品感興趣,只是想親眼證實一下新屋的自行車。根據北村的推測,新屋的自行車和秋本道夫駕駛的汽車曾經相撞。也許能從相撞的痕跡上找出什麽線索。

“那我就帶您去藝術家那裏看看。”平川提議道。

藝術家住在慶元寺的附近,房子是三角形屋頂,就像山間的小屋一樣,使院子顯得很寬敞。從未收拾過的院子前面有一個大件垃圾堆放場。

那個看起來像是大件垃圾的東西卻是藝術家的作品。舊輪胎、雨傘、壞了的偶人以及電視機等等,一大堆亂七八糟的破爛被重新組合拼裝在一起,創造出一個莫名其妙的造型。其中也有剛才提到過的那輛自行車的殘骸,一看就知道是一堆破爛。從藝術角度看,有一種變態的幻想式氛圍。

“原來垃圾還可以用來做這個呀。大概垃圾都會生氣的。”平川壓低了聲音說道。在緊挨著路邊建的形同虛設的柵欄裏,陳列著這個奇怪的造型,所有經過這裏的人都看得到。北村覺得大概會有人誤把這裏當作垃圾堆放場,跑到這裏來倒垃圾。這時房屋的主人走了出來。

這是一個五十歲左右的瘦削的男人,臉色很難看,穿著短外衣,趿拉著鞋。看樣子不像是個激進的藝術家,而是一個窮困潦倒的人。

“那就是藝術家。”平川在北村的耳邊小聲地說。藝術家把目光轉向他們這邊。平川突然鞠了個躬,說道:

“這是作家北村直樹先生。他說今天無論如何要看看您的作品,我就帶他來了。”

北村還沒來得及制止,平川就說了出來。他對兩個人用的都是敬語。

“歡迎,歡迎,快請進來慢慢看。”似乎平川的話讓他感覺特別好,藝術家的臉上堆滿了笑容。他笑的時候居然特別和藹可親。

“我聽平川說起您的作品,非常想看一看,冒昧前來,打擾了。的確是一件出色的作品。”北村奉承地說。但也並不完全是奉承。仔細看了看,這一乍看時覺得離奇的造型有著一種動人的力量。

也許在將來這只是一個普通的造型。藝術家通過敏銳的感覺發掘出來的未來形象,有一種非同尋常的幻想效果,向觀賞者的精神上傳遞一種讓人戰栗的感覺。誇張地說,藝術家通過堆積垃圾創造出一個舉世無雙的出色造型,這種才能使人驚嘆不已。北村對自己身為作家卻只用一個“出色”來加以形容感到很不好意思。

“我自己也不太明白。素材的靈魂轉到了我的身上,才創造出來的。”藝術家謙虛地說。自行車是整件作品的主幹,在作品中用於突出重點。

“我覺得這輛自行車是整件作品的主幹。”

“真不愧是當作家的。我是想用這件材料來象征機械文明的終止。自行車表達了主要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