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03章 倒敘(第2/4頁)

“不過,這種生活方式總比一般的藝伎幸運吧。新聞媒體的飯味道也好,‘紅包’也豐厚吧,用不著對自己不喜歡的客人扭捏作態,拋送媚眼。而且,花街柳巷也沒有稱為‘先生’的藝伎。”

“雖然沒有賣身,其實和‘精神賣淫’沒什麽兩樣。說穿了,自己不喜歡的素材,卻又不得不寫的那些紅得發紫的作家都是被迫精神賣淫。”

“你也精神賣淫過嗎?”

“我沒必要那樣做。自己想寫什麽,就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圖去寫。”

“你的條件很優裕。”

“作為作家,也許我得天獨厚。”

“最近我還看過瀝青虎男的作品。”

“怎麽樣?”

“好像受騙的感覺。總覺得下面可能很有意思,就堅持著看下去,沒有任何高潮就結束了。”

“他的作品就是這樣。一開始就吊讀者的胃口,結果和白開水一樣沒味。讀者受騙上當好幾回。最近他的書根本賣不出去。聽說書店稱他為‘捆包作作家’”系。

“什麽叫‘捆包作家’?”

又是一個怪僻的詞匯,女老板聽得莫名其妙。

“批發書店把他的書送到零售書店以後,零售書店連捆包都沒打開,原封不動地退回去。”

“真夠損人的。”

“費時累人地把捆包打開,擺在本來就不富余的書架上,根本無人問津。既然一本也賣不出去,索性原樣退回去。這種‘捆包作家’最好別當。”

“帆尾座椅子被稱為巨匠,他的書買不到啊。”

“什麽巨匠?我看是個‘虛匠’,繡花枕頭。名字倒像妖怪似的龐然大物,寫的東西嘛,盡是身邊瑣事的雜記隨筆。這樣的東西被捧為‘具有無與倫比的感受性的珠璣之作’,評論家也好,編輯也好,吹得天花亂墜,讀者也覺得在看名篇巨著,不稱贊幾句,就好像自己沒有文學水平似的,所以都裝作看懂的樣子,其實上,誰也說不出來好在哪裏。總之,他是用文學沙龍的標價暗語寫東西,對於一般讀者來說,那簡直就是‘皇帝的新衣’。”

“你這麽一說,我也覺得看不懂。不過,我認為江良利久院才是真正的巨匠……”

“他的確是巨匠。知識淵博,才華橫溢,並沒有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封閉在推理小說裏,而是從時空上向人生的全方位擴展。他從推理小說開始成名,但是聽說非常討厭別人稱他為推理小說家。他現在是一個‘綜合性作家’。不過,由於作品體裁的擴大,使他的文學出發點的推理小說顯得單薄,作品形象也出現散漫的現象。”

“最近大家議論的麻敝履怎麽樣?”

“他是一個交際型的作家。心事不放在創作上,更注重文壇交往,什麽高爾夫、麻將、圍棋、象棋、賽馬、賽艇,還有各種賭博、賽會、出版紀念會,以及文壇聚會,都必定參加。那些巨匠大家也都誇他。他和各個團體裏都有交往。作家在各種地方發表作品,所以時常提到他的名字。只要有交往,一般就不會說他的壞話。都說作家水平的高低只看他的作品,其實不然。在文壇上吃得開,自己的書肯定總會賣得動。他的情況告訴我們,與等寫一百本吃不開的書,不如寫一本吃得開的書。當然,他這種類型的作家的作品書店裏很少有。”

“我很少去書店,大多是看雜志。”

“短篇小說一般都是在雜志上發表。作家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雜志型,另一種是書籍型。有的人在雜志上勢不可擋,可是一寫書就一塌糊塗。持弓式作家、捆包作家大多是雜志型,因為雜志周轉快。在周刊或者月刊上發表的作品,很快就淹沒在書籍的洪水裏。作品像流水一樣消失,所以才叫做流行作家吧。”

“不過,不少人先在雜志上發表,然後結集成單行本。”

“這是作家的意識問題。作品的重心是放在雜志上還是書籍上。如果在周刊或者月刊上發表,以敷衍搪塞的態度信手寫去,下筆千言,這肯定會得到報應的。沒寫兩句話,就另起一行,一百頁的稿子,其實內容只有一半。要是沒東西可寫了,就拿色情的段子湊數。光描寫那個場面,周刊雜志就能登兩三個禮拜。如果印成書,也只能是下半頁空白的‘白板小說’。不管怎麽說,即使在雜志上發表,也已經墮落成為‘打擊樂作家’啰。”

又是一個新名詞。

“什麽叫‘打擊樂作家’?”

“就是鑼鈸、定音鼓之類制造效果聲響的打擊樂器。雜志好比一支交響樂,許多作家聚集在一起合作演奏音樂。如果其中一兩個作家濫竽充數,在整個合奏裏也看不出來。在交響樂裏,有打擊樂當然好,沒有的話對整體也不影響。因為這不是打擊樂的演奏。寫白板小說的人,只能墮落成‘打擊樂作家’,或者文壇的‘手紙交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