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8頁)

然而這的確是個引人入勝的小故事。恐怖程度足以抓住孩子們的心。無辜的孩子和邪惡的叔叔。內容簡單的經典故事,包含著古典成分,還具有道德啟發性。這是一個完美的警世故事。

但是,邪惡的國王也沒有得到好下場。英格蘭人民對他的冷酷殘忍感到震驚,並決定不再擁戴他為國王。他們召喚理查在法國的遠房表親亨利·都鐸來取代理查加冕,成為他們的國王。理查在隨後的戰役中壯烈犧牲,但他的惡名在整個英格蘭流傳開來,許多人棄他而去,紛紛倒戈。

嗯,幹凈利落,語言不虛飾浮誇,敘述方式極其簡潔。

他開始看第二本書。

第二本就是正經八百的學校教科書了。兩千年來的英格蘭史實被分門別類編排得井然有序,簡潔明了,以供讀者查閱。分類方法和以往的一樣,按朝代來劃分。這也難怪,每個人都會被劃歸到一個王朝,這樣讀者有時會忘記這個人在其他朝代或其他國王的統治下也生活過。每個人都被自動框死在那裏。佩皮斯(20):查理二世。莎士比亞:伊麗莎白女王。馬爾巴羅(21):安妮女王。我們從來都沒想過,某個見過伊麗莎白女王的人可能也見過喬治一世。一個人在小時候就形成了這樣的朝代觀念。

不過,如果你是一名摔壞脊柱、走路一瘸一拐的警察,想從早已作古的王室那裏了解一些情況,而又不想讓自己發瘋,那麽這本書的確把事情變得簡單很多。

他吃驚地發現,理查三世的王朝非常短暫。這位使自己成為英格蘭兩千年的歷史中最赫赫有名的統治者之一,卻只當了兩年國王,這的確也可以證明他卓爾不群的性格。即便人們對理查不待見,但他無疑影響了他們。

這本歷史書也認為他很有個性。

理查能力很強,但寡廉鮮恥,不擇手段。他大膽地宣稱自己應當繼承王位,理由很荒謬,因為他哥哥和伊麗莎白·伍德維爾的婚姻是無效的,所以子嗣就是私生子。他被一些懼怕少數派的人所接受,後來勢力範圍逐漸向南方蔓延,並在那裏全方位得到認可。然而,就在理查三世的王朝得到鞏固發展時,兩個住在倫敦塔中的小王子失蹤了,據說已被謀殺。接著,國內掀起一股反叛熱潮,理查采取暴力方式進行鎮壓。為了挽回一些損失的民心,他召開議會,通過了一些有益的法令規則,取消了德稅、維護稅和雇傭稅。

但第二次反叛接踵而來。這次是法國軍隊,在蘭開斯特家族分支的首領亨利·都鐸的帶領下發起進攻。他與理查在萊斯特郡附近的博斯沃思短兵相見,在那兒斯坦利家族(22)倒戈,給亨利創造了機會。理查英勇地戰死沙場,留下不亞於約翰王(23)的萬世惡名。

德稅、維護稅和雇傭稅究竟是什麽?

為什麽英國人願意讓法國軍隊來決定誰來繼承王位呢?

不過,當然,在玫瑰戰爭時期,法國尚且屬於英格蘭的半獨立部分,對英格蘭人來說,愛爾蘭比法國更像外國。一個十五世紀的英格蘭人去趟法國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只在極不情願的情況下才會去愛爾蘭。

格蘭特躺在床上,心裏開始琢磨起英格蘭來。發生玫瑰戰爭的英格蘭。綠油油的自由之地英格蘭,從坎伯蘭郡到康沃爾郡見不到一根大煙囪。尚未被注意、有著一大片野獸遍布的森林、飛禽密集的沼澤的英格蘭。綿延不絕的鄉村每隔幾英裏就分布著相似的小聚落的英格蘭,那裏有著城堡、莊園、教堂和村舍。聚落四周農作物環繞,再往外是一片片碧綠的原野。這未被開墾的綠。車轍深深的小路將一個又一個聚落連在一起,冬天四處泥濘一片,夏天則揚起白塵,隨著季節的更替,野玫瑰和紅山楂裝點著那裏的風景。

在這片遼闊的綠色大地上,玫瑰戰爭持續了三十年。不過,與其說這是一場戰爭,不如說是家族間的世仇。一場羅密歐與朱麗葉般的家族宿仇,和普通的英格蘭人沒有關系。沒人會去你家門口問你支持蘭開斯特還是約克,一旦你支持的那方失敗了,就把你抓到集中營去。這是一場規模很小的密集戰爭,幾乎就是一場私人派對。他們在你的牧場打仗,把你家廚房當裹傷站使,然後又轉移陣地,跑到別的地方繼續打下去。幾個星期後,你會聽到戰爭的結果,可能你太太支持蘭開斯特,而你卻支持約克,你們為此而發生一場家庭口角。這就像那些足球隊雙方各自的球迷一樣,沒人逼你去支持蘭開斯特或者約克,和阿森納(24)與切爾西(25)的球迷沒有區別。

格蘭特仍然想著綠油油的英格蘭,想著想著就進入了夢鄉。

他對兩個小王子和他們的命運一點頭緒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