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之星(第2/31頁)

當然,也不是說整個池袋全無變化,比如說浪漫大道上的羅莎會館,在這個夏天就整棟變成了大型圖書音像連鎖店“TSUTAYA”了。這個變化對別人可能無所謂,但對我來說,卻具有特別的意義,當我看到那棟建築物裏頭有家巨大的影音出租店時,著實讓我雀躍不已,尤其是看到從來沒看過的DVD排得琳瑯滿目,更讓我欣喜非常。

我不能不說,電影是個好東西。區區一部電影,就能將我們無聊的人生刪去整整兩個小時。這兩個小時,還是在享受的感覺中度過的。

現在很多人不都說覺得日子無聊嗎?那他為什麽不盡量享受無聊呢?享受無聊的方法也許很簡單,租張碟不就可以讓無聊彎得“有聊”嗎?

為什麽非要等到碰到麻煩時,才感嘆那些無聊時間的寶貴呢?等到碰到麻煩時,恐怕到時就身不由己了,到那種時候,怎麽還有可能再看碟消遣呢?

今年夏天,原本平靜得快要淡到水來的池袋突然炸開了鍋,導致出現這種局面的是一條不知真假的消息,說是有一份兼職工作,十五分鐘就能賺三百萬,一小時就能賺進一千兩百萬。有沒有搞錯,轉眼之間,這就成了群集於羅莎會館和西口公園的街頭混混聊得最多的熱門話題。

這消息未免也誇張得太離譜了吧。第一次聽到這傳聞時,我當時在羅莎會館一樓。為了聽清楚些,我佯裝在一只藍色背包裏找東西,暗地裏則豎耳傾聽。這時只聽一個小鬼尖聲說道:

“對呀,那可是相當可怕的差事呢。那買賣後頭可是有‘兄弟’在撐腰的。”

那小鬼所說的“兄弟”,指的當然是黑道。那家夥見大家很感興趣,便洋洋得意地壓低嗓音搞起神秘來。但他顯然尖聲說話說慣了,所以即使電動玩具店的噪音震耳欲聾,他的聲音還是能傳出數百米。我想也許這家夥的嗓門有點問題。

“聽說他們會直接拿一些人來在觀眾面前砍殺,有時甚至直接把人給殺了,或者搞得只剩下一口氣。據說拍下過程的DVD,一張要價七、八萬日元呢!”

那家夥興奮地晃動著身上那件寬松的T恤,大概是想以肢體語言來表達多恐怖,但他的動作活像兒童劇,所以顯得有些搞笑。身邊一個傻瓜則緊張兮兮地喊道:

“真的這麽恐怖?”

真是搞什麽搞,我還以為是什麽特大新聞的,搞半天原來就是這档子事。我把光碟放回背包,直起身來走出羅莎會館,直向浪漫大道走去。這些傻瓜還真害我浪費了不少時間,他們怎麽會相信這種比鬼故事還離奇的事呢?不就是殺人實況影片嗎?這種傳聞早就有了。真是些沒見過世面的毛頭小子,這些臭小子也不想想,這種變態的東西怎麽可能出現在日本呢?要是真有人把殺人的碟子拿出來賣,警察怎麽可能不插手呢?

再說了,尋常人拿個腦袋算算也知道,現在日本經濟如此不景氣,年輕男性的失業率已經逼近百分之十三,大家都沒錢花,怎麽有人會笨到花七萬日元買這種光碟呢?就算那個制作這種殺人實況電影的人好不容易賣出了一百張,那也只賺個七百萬,扣掉工錢、攝影費用,以及銷售商的利潤,他手頭還能剩個什麽?

風險如此之大,回報如此之低,我想至少在懂得算計的黑道上想必是找不出一個的。而且賣得越好就越有可能被逮到,抓到就意味著什麽恐怕是人都知道。

這種怎麽算都不劃算的生意,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天價兼職,恐怕也只有那些沒腦殼的毛頭小子才會相信。我嘆了口氣,然後就沿浪漫大道走回了西一番街。背包裏裝有三張中國和韓國的影片。我感覺日本現在似乎對中國和韓國的東西越來越感興趣了,作為一個追趕潮流的青年,怎能不抓住這盛夏流行的亞洲片熱潮。

熟悉我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我天天打交道的,不過是三千日元的馬士克哈蜜瓜、兩千日元的西瓜、一千日元的麝香葡萄。對,我就是個開水果行的。托池袋這些可愛醉漢的福,我家的生意一直做得還不錯。我們家一樓是水果行,二樓是住宅,商住兩用,上的是離家最近的班,所以雖然我二十四小時都活在池袋車站的噪音裏,但也樂在其中。

這天等最後一班電車開走後,我也樂顛顛地打烊了。馬上,我就可以回到我那四疊半的個人私密空間裏去了,每天的這一刻對我來說,顯得無比珍貴。

今晚當然是要看碟的,但在看碟之前,我要先上一下網,開機之後,我下意識地將鼠標移向點開我的電子郵件。有電腦就是方便,不過我可不喜歡上網速度慢的那種,電腦本就是給人用的工具,豈有下載東西還要讓人等的道理?所以安裝寬頻是絕對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