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一節 關於順序

借款?

喬治瞪大了眼睛。

國王其實遠沒不如外人想象的那麽富有。名義上他是整個國家的最高領導者,實際上撒克遜王國真正屬於喬治直轄的地區只有三分之一,包括布拉克巴恩侯爵在內的貴族占據了三分之二。

那是專屬於貴族們的封地。從白人以細胞模式再次成為新的人類開始,分封制就成為國王與貴族之間近乎永恒的約定。貴族將各自封地上的部分稅收上繳,國王負責國家主要層面的上重大開支。當然,為了得到國王的恩寵,以及得到更多更大的權力,貴族往往會對國王主動進獻,包括金錢和土地,以獲得等級更高的封爵。

貴族對土地的獲取已經不像從前那樣直接來源於國王本人。他們更多的傾向於從海外尋找新大陸,或者在戰爭中拼殺獲取財富。以撒克遜王國為例,每年正常稅收(國王直屬部分,包括海外經營收益,加上貴族封地上繳)約為一千兩百萬金鎊。但這些錢並非完全屬於國王本人,還要對國內建設與民眾福利等方面不斷投入,以及軍費……這樣一來,每年的余盈其實非常少。

至於國王內庫,那屬於王室商業項目經營所得。

給予民眾的福利其實不多,然而其中有幾個至關重要的項目無論如何都必須維持。“糧食征收與調撥”就是其中之一,主要內容是在各地建設倉庫,儲備糧食,按照各地實際需求進行糧食調運,確保穩定的食品供應。

馬鈴薯在市場上的價格很穩定,兩個便士就能買到一公斤。燕麥也是如此,無論商人們再怎麽操作,也找不到上漲糧價的理由和借口。正因為如此,撒克遜王國除了極其罕見的災年,平時基本上不會出現大規模的物價波動,即便是前些年北方省份的嚴重饑荒,國王也憑借強大的軍隊對災區進行嚴密封鎖,對大部分災民實行糧食配給制度,以餓死病患、老弱的辦法強行硬撐,終於沒有對國內其他省份糧食市場造成太大影響。

舍棄少部分,確保大部分,這是大部分上位者的共同選擇。

從個人財富方面來看,不可否認國王真的很有錢。內庫裏隨時保有二十萬鎊左右的流動資金,王室成員華貴的穿戴令人羨慕,然而這些並不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真正實力。

二十萬金鎊投入到撒克遜國內的糧食市場,就像一塊小石子扔進水潭,最多濺起少許水花,頃刻之間就被吞沒。

這個數字增加十倍,的確能引起區域性的糧價波動,但只要國家糧庫放出積蓄的存糧,任何投機者都會在鋪天蓋地湧來的糧食狂潮面前輸得幹幹凈凈。

這個數字增加百倍,將被定性為非正常投機。國王與貴族將不惜代價聯合投入大筆資金救市,如果投機方實力雄厚,國王將動用軍隊,以最野蠻的做法,徹底斬斷投機者想要擾亂糧食市場的所有觸角。

由此,也就不難理解國王喬治為什麽無比痛惜那六十萬折損的精銳部隊。

每年按季度收稅,分撥到所需的各個領域,然後再收稅,再下撥……這是一個正常的循環,稅收數量也會隨著國家正常運轉不斷增加。

不過事情總有例外,遇到超出正常承受幅度的天災和戰爭,就意味著額外支出。這樣一來王國財政只能負債運轉,當然可以通過發售國債之類的方法暫時得到緩解,然而負債就必須償還,而且缺額數字還會隨著非正常事件增加,以及各種頻發的問題不斷擴大。

賽斯特港的大爆炸摧毀了王國艦隊,這在國王喬治看來簡直就是剜走了自己的心頭肉。海外領地經營與發現是王室重要的資金來源,因此他必須在短時間內重建王國艦隊,至少要恢復大部分實力。拖延支付死亡水兵的撫恤金也就變得正常,這是一道選擇題,在“盡快產生利潤”與“維護設備”方面,幾乎所有人都會選擇前者。

銀行家們正是看到了這一點,這才願意借款給國王。

舊債未還的情況下再提出新的借款要求,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何況北方戰敗的消息已經傳來,銀行家們肯定會捂緊他們的錢袋子,拒絕國王提出的任何借款。

派軍隊殺光所有的銀行家,從根本上解決借款的問題?

雖然喬治很多時候都會冒出類似的念頭,但他卻清醒的知道,這樣做是不可能的。“銀行家”不是一個普通的字面稱謂,只有財富積累達到一定程度的社會精英,才有資格稱之為“銀行家”。這些人背景深厚,有的擁有礦山,有的是高階貴族,還有的甚至擁有私人軍隊和海外領地……他們可不是集中在某個地方傻乎乎等著國王來對付的肥胖母雞,而是分散在各處,擁有龐大且相互關聯情報網的上位者。有時候,國王的命令遠不如一枚金鎊管用。平民可不管什麽國王,他們眼裏只有金鎊。即便是在最糟糕的情況下,銀行家只要拿出足夠的錢,就能在短時間內聚攏一支願意為了錢賣命的雇傭兵,進而造成王國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