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九節 調兵,支援鷹族(第2/3頁)

類似的情況以前就有過,統領們對“臨時征召”並不陌生。平時都有過演練,兩小時內可以完成所有動員程序。

然而這次不同,當師則掐著時間出現在中央廣場上的時候,他驚訝的發現,本該集結在這裏的三萬名戰士絲毫不見蹤影。除了數十名維持秩序的武裝巡邏人員,青鬃城廣場與平時沒有任何區別。

師則當時覺得一定是信息傳達被延誤。他火冒三丈,帶著衛隊急匆匆趕到距離最近的城衛軍分部,剛走進大門,就聽見裏面傳來亂哄哄的叫嚷。

“誰愛去誰去,反正我不去。”

“就是,上面一直用代幣當做酬勞發給我們,結果這東西根本就是一塊廢鐵。拿到外面什麽都買不了,這讓我們怎麽活?”

“不相信的話你們可以自己去試試,看看用代幣還能不能買到糧食。現在沒人願意要這種錢,你們當官的總得給個說法才行。”

師則是一位忠於職守的城主。

關於代幣引發的混亂,不可避免的從流雲城官行波及到了青鬃城。這裏的商人和平民同樣陷入了恐慌。他們擔心手中的代幣變成廢鐵,強烈要求兌換成金銀,或者別的東西。

對這種事,師則毫無經驗。翻遍王室档案館的所有泥模板也找不到應對之法。很幸運,就在一片混亂的時候,獅王陛下派人從咆哮城送來了最新命令——嚴禁以任何形式兌付代幣,無論商人還是民眾必須無條件接受代幣。

解決問題的方法很簡單:違令者,殺!

師則第一時間派出城衛軍抓捕聚眾鬧事的為首者。前前後後砍了幾十顆腦袋,青鬃城動蕩不安的局勢總算變得平靜下來。

師則很清楚,這只是表面現象,代幣的問題沒有真正得到解決。人們只是懼怕屠刀,只能把仇恨埋在心裏……身為城主,師則也不願意這樣做。可是上有獅王,下有平民,他夾在中間也很難做,只能滿足其中一方,無法做到兩頭協調。

接到獅王頒布的征召令之前,青鬃城的市場一直處於關閉狀態。飯館、旅店、商鋪幾乎全部停業,就連平時最聽話,對任何政令都舉雙手支持的“盛興隆”商行,也關起了大門,不再開放。

師則能理解商人們的做法——既然代幣是不值錢的廢鐵,那麽買賣商品的正常交易行為就毫無意義。比如一塊面餅、一匹布、一堆泥炭、一塊鹹肉……它們本身具有價值,要麽可以吃,要麽可以穿,要麽是上好的燃料,能用來燒水做飯。可是反過來看,那種正反兩面帶有獅王頭像的代幣又能算得了什麽?饑餓的時候它不能當做食物果腹,下雪的時候無法穿在身上禦寒,說穿了就是一塊沒用的金屬。

說到金屬,師則百思不得其解——黃金白銀同樣也是金屬,可為什麽商人願意接受金銀,卻拒絕接受代幣?

這其中的深奧意義師則無法參透,他只知道因為堅決執行獅王陛下的命令,青鬃城的狀況越來越糟。

所有商鋪處於關閉狀態,平民買不到需要的生活物品。

影響最大的就是泥炭,以及布料。

食物的情況沒那麽糟,這是因為獅族很早就擁有玉米和馬鈴薯,家家戶戶都有一定數量的存糧。市場上一直存在著用馬鈴薯交換稻米和面粉的生意。這是因為稻米和面粉口感比玉米和馬鈴薯好得多,更受民眾的歡迎。

師則不知道文明時代有個專有名詞叫做“罷市”。他只知道商人們拒絕賣貨的行為已經影響到城衛軍。為此,他專門召集青鬃城的大小商人開了個會。主題很簡單:他以城主的身份要求,進而命令大家,必須打開店門做生意。

當時,一個上了年紀的商人站出來,認真地說:“大人,我們無法答應您的要求,更不可能服從這種命令。”

“為什麽?”師則壓抑著心中怒氣。

“我們當中很多人的貨物來自收購。”老人的態度謙卑又恭敬,語調清晰:“我們要走很遠的路,才能到達偏遠的村寨,從當地人那裏購買他們自紡的麻布和棉布,水果和幹果,獵物和肉幹……我們從未想過要違反陛下的詔令,我們也從未想過要離開族群,成為叛徒。說實話,陛下當年宣布使用代幣,在我們看來是一件好事。這其中的道理很簡單:假如我要前往距離青鬃城五、六十裏遠的寨子收購貨物,我肯定願意帶著一百枚銀質代幣上路,而不是雇傭幾十個夥計,拉著十幾輛裝滿糧食和其它交易品的大車。那樣只會降低我從交易過程中得到的利潤,而且麻煩。”

“一百枚銀質代幣,只要一個獸皮錢袋就能裝進去。這對於我們和平民來說都是好事。可那是以前,如果大家都認為代幣沒有問題,都願意接受,那麽生意歸生意,一切都不會有什麽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