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節 民心,軍心

就算代幣不含銀又怎麽樣?

只要市場承認這玩意兒的價值,就算是張擦過屁股上面還有屎的廢紙,照樣有人把它當做寶貝。

商人們永遠不會主動拆穿這其中的秘密。

天浩對此心知肚明。所以在磐石城當眾演示過“水檢測法”之後,他指示平俊的情報部加大對獅族各個城寨的信息收集,目的就是為了觀察獅族商人對“代幣不含銀”這件事所持的態度。

結果與他的預測完全一致:獅族商人對此報以冷漠,甚至是壓制。偶爾有幾個想要在這潭死水裏想要掀起波浪的家夥,立刻遭到其他人的群體打壓,要麽傾家蕩產,要麽遭到暗殺。類似的事情一多,再沒有人提起代幣金銀含量這個問題。

但不管怎麽樣,這是一枚可怕的種子,已經在獅族商人中間牢牢紮根,並且發芽。至於什麽時候突破土壤的壓制全方位成長,只看天浩什麽時候需要,就什麽時候在極度渴求營養的種子表面灑下肥料。

這個時代與文明時代最大的不同,是底層平民對外來信息的接納與認知。這裏沒有網絡,沒有電話電報。除了龍族,各大族群不要說是基礎教育,就連平民的識字率也低得可憐。

這樣的人最容易蠱惑,也最容易被看似知識豐富、頗有身家、社會地位較高的人牽著鼻子走。

貧富差距對比會令人產生卑微感。窮人對富人的盲從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個。

阿衡只是一個小商人,以他個人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在流雲城掀起滔天巨浪。說句不好聽的,就算他因為代幣不含銀的問題站在官行裏聲嘶力竭拼命叫嚷,最終結果只能是被士兵們抓住,關在牢裏活活弄死。

獅王決不允許來自下面的人觸犯自己的利益。

大商人決不允許有聰明的家夥主動跳出來揭穿代幣真相。

他們牢牢把持著上層,在彼此沒有碰面的情況下默契捂住蓋子,死守著共同的秘密。

祖木這些年很辛苦,他費了很大的力氣,終於把“盛興隆”的分店擴張到獅族各個城寨,林林總總多達上百家。整體利潤其實不算多,關鍵在於對當地的影響。泥炭、蜂窩煤,再加上鹽,這些生活必需品在不知不覺中進入獅族民眾的日常生活,逐漸取代了他們曾經熟悉的類似物件。

影響力的擴大同樣波及了其他商人,尤其是那些經營規模較小,常年往來於各地城寨的行腳客商。他們的利潤不多,卻是維系獅族各地商品往來的重要渠道。畢竟這個時代還沒有托拉斯,商人們也沒有壟斷的概念。所以阿衡在流雲城官行把事情鬧開,加上龍族間諜從旁邊協助,哄擡著擴大規模,搞得眾多下層商人感到惶恐,這才得以在短時間內形成規模,進而演變成要求官方兌付金銀的激烈風潮。

按照天浩的示意,“盛興隆”分設在各地的商鋪紛紛掛出牌子,表示所有購買者必須用金銀交易,拒絕使用代幣。

平民的恐慌情緒就這樣如汽油般被點燃。他們不知道什麽叫做經濟學,更不知道獅王和大商人之間的秘密。他們只知道手裏的代幣不能像從前那樣購買生活必需品,尤其是泥炭。

縱觀人類歷史,財富這種東西從來就集中於少部分人手裏。全社會百分之二十的精英掌控著全社會百分之八十的財富,歷來如此。

但財富的意義不僅僅是金錢這麽簡單。如果沒有另外百分之八十的社會人口作為載體和使用者,富人口袋裏的鈔票就等同於廢紙。

天浩的計劃就是這麽簡單:以獅族中、下層商人為引爆點,進而引發底層平民的群體性恐慌,自下而上產生強烈推動效果,讓整個獅族因經濟問題陷入內亂。

大商人肯定有存積的貨物。但就數量來看,就算全部拿出也無法滿足龐大的市場要求。何況天浩從計劃實施的第一天就截斷了最重要的環節,那就是泥炭。

多年經營到了收獲的時候,包括獅族在內,各部落對燃料的理解和概念已從最初的木柴變成了泥炭,以及蜂窩煤。“樵夫”這個行業早已萎縮到地點,尤其是各大主城,無論官員還是平民都習慣了使用泥炭。

天浩一直要求外族商人以金銀為貨款購買泥炭。這條規定同時還有相關的輔助解讀——如果拿不出足量的金銀,可以用同等價值的其它貨物抵充。

比如糧食。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輔助條款並不奇怪。以前的牛族缺糧,天浩當時還沒有成為攝政王。他需要大批糧食與其它分部聯絡溝通,取得支持。

現在的龍族早已解決了糧食問題。尤其是來自大陸南方的馬鈴薯,產量是如此巨大,以至於新造的倉庫都被裝滿。迫不得已,天浩只得下令各城寨對當年收獲的馬鈴薯進行加工,以切片晾曬、制粉、釀酒等形式對其進行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