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一節 發展(第2/3頁)

天浩沒有對甘蔗進行移植,種植區僅限於濟州島。那裏面積廣闊,加上不斷開墾的新地,蔗糖產量可以滿足野蠻人族群的大部分需求。

船塢目前的產量達到有史以來最高。以“大毒蛇”級的海船為例,總共多達三十五艘。除此之外,還有大量中、小型漁船。

捕鯨業前所未有的發達,幾乎每次船隊出海都有收獲。尤其是巨角鯨和黑鰭鯨,它們在這片海域分布極廣,數量多得驚人。北方蠻族在航海方面遠遠落後於南方白人,早期平底船之適合在內河航行,無法深入大海。如果不是天浩從“老嬤嬤”那裏得到完整的建造技術,這種局面直到現在也無法改變。

以新建的連都城為核心,人們從捕鯨、分解、熬脂、揉皮、肉食加工等一系列工序開始,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當然,主體仍以食物為準,短時間內無法消化的鯨肉被切成小塊,撒上鹽晾幹,鯨皮和鯨骨另有它用,除了正常當做食物腌制的大塊脂肪,超過半數的鯨脂被熬制成液體,冷卻後裝進土陶大缸,密封保存。

去年冬天,第一台車床出現在磐石城。

它的誕生極其困難,由數百名工匠制造,用鐵錘和鋼銼在鐵料上一點點進行,費盡千辛萬苦,終於“砸”出來一個堪稱雛形的東西。

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這台車床都很原始,功能也很簡單,不外是普通的金屬切削。但不可否認,它的重要意義在於減少了後續車床的復制難度。同彪測算過,無論人力還是消耗的材料,制作第二台車床的總體難度比第一台減少了百分之七十。更重要的是,此後第三台、第四台、第五台……所有車床後續制造將會變得更加簡單,相關技術也會變得成熟。

大規模煉鋼的好處開始體現出來。天浩計算過目前掌握的原材料,下令在春耕的同時,修建雷角城至磐石城之間的第一條鐵路。

他有蒸汽機的制造圖紙,卻沒有橡膠對機器本身進行密封,自然也就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造出蒸汽車頭。

以現有路基為基礎鋪設鐵軌,以人力或畜力拉運裝滿貨物的車廂,這就是天浩反復思考過的權宜之計。

必須簡化兩地之間的運輸時間和難度,才能加快物資流通。“牛拉火車”這種事看似滑稽,卻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馬群的繁衍工作從未停滯,祖木每個月都會送來一些母馬,虎族人自始至終也沒有發現秘密外泄。天浩將養殖場遷往北方,馬群尚未形成規模以前,他不會主動暴露,只會把一切都隱藏起來。

每兩艘船變成一隊,天浩前後派出十二個小隊,以濟州島為核心,朝著海洋深處進行探索。

之前從“老嬤嬤”那裏得到的地圖派上了用場,委派的每一艘海船都配備了地圖,已經升任艦隊司令的正江三令五申,要求船上的每一個人,上至船長,下至普通水手,都要向神靈發下血誓——無論在海上遭遇任何形式的危險,必須在第一時間毀掉海圖,將其撕碎,嚼爛,吞咽,確保這些珍貴的秘密文件落入南方白人之手。

這個世界沒有澳大利亞,那塊遙遠的大陸早已隨著小行星撞擊變得粉碎,以一連串小型島嶼的形態漂浮在遠方。

船隊往東南方航行,越過溫帶線,進入常年炎熱的地區,在距離濟州島一千三百多海裏的位置,找到了海圖上標注的一個大型。

對比文明時代的地圖,會發現這裏原本屬於印度尼西亞,地殼擠壓形成山脈,隆起的部分高於海平面,形成一個面積相當於印度半島四分之一的地塊。

“狂殺號”成為了發現這裏的幸運兒,遺憾的是仍然沒有在這裏找到橡膠樹。島上灌木叢生,生長著大量的椰子和香蕉。“狂殺號”與伴隨船只留下一半的水手,包括各種生活物資,便轉向掉頭,朝著來路駛去。

天浩早已命名過這座島嶼——晉州島。

先期抵達的六百名水手將在這裏修築村寨,構建工事,為幾個月後即將到來的移民打好基礎。這裏是真正的熱帶地區,獸皮類服裝根本穿不住,除了薄薄的棉質短褲和汗褂,即便是晚上睡覺也不會覺得冷。

“尋找”陸地並移民的過程必須非常小心。南方白人早在數十年前就開始了海洋探索活動。他們擁有更多的船,發現並占領的欲望極其強烈,包括各大王國的貴族在內,很多人都擁有海外領地。因為船只性能、風浪、氣候等因素,南方白人的探索區域不算太大,仍以南方大陸近岸為主,沒有朝著更遠的地方深入。

天浩目前暫不打算大規模向海外移民。

大陸北方仍有大片空白區,區區幾十萬人砸進去充其量只能占據一小塊。發展和探索的基礎在於食物,以野蠻人強悍的體質和生育能力,大規模繁衍根本不是問題。至於海外的那些島嶼、陸地,只能說趁著沒被白人發現先占下來。以晉州島為例,移民規模不會超過三千,用不了幾年,移民數量就能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