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虔誠的伊比利亞

16世紀初頁的伊比利亞是個到處都洋溢著沸騰與激情的地方,幾個世紀以來被摩爾人統治占領的土地終於得到光復,接著因為自身越來越強大也被歐洲強國越來越重視,不論是卡斯蒂利亞,阿拉貢,還是葡萄牙,王室都因為在這一時期做出的種種有為舉動而備受尊重。

然後,就是在開辟海外領地上各國那令人眼花繚亂的種種收獲。

就在歐洲各國在為地中海上自己的勢力被奧斯曼人擠壓得快要喘過不氣來怨聲載道時,伊比利亞半島卻是一片欣欣向榮。

緊靠著大西洋位置讓他們的目光更多的投向那漫無邊際的大洋,在伊比利亞人眼中,地中海也就比個澡盆大不了多少,他們的目光早就投向了神秘而富饒的東方,還有那迄今為止依舊被哥倫布視為是印度東海岸的神秘大陸。

或者哪怕是在並不十分明白這一切的鄉村,人們也因為生意變得好做起來而欣喜,他們知道自己葡萄園裏釀的酒可以不費什麽力氣就能送到那些大城市裏賣光,因為那裏有很多人整天成桶成桶的豪飲,他們也知道沿海很多城市正在興建大大小小的船廠,只要有把力氣就可以到那些船廠裏去做工,然後賺上幾個銀埃居就可以養活一大家人,他們也知道那些從非洲來的船隊劫掠了很多的奴隸,除了有錢人盯上了那些皮膚光滑有著異國情調的女奴外,更多的人看上了身體健壯,只要給頓飯吃,而又完全不用支付報酬的男奴。

這一切都是在伊比利亞發生的種種新變化,從北方的葡萄牙的波爾圖到南方阿拉貢的馬拉加,整個半島上到處都有著一種歐洲其他地方所沒有的充滿勃勃生機的熱火氣。

亞歷山大可以感受到這種氣息是那麽濃烈,這從那些舉著木頭十字架,衣著樸素神情莊嚴的牧師身上可以看出來,和這些虔誠的神仆相比意大利的那些牧師簡直就是群腦滿腸肥的混蛋,在這裏幾乎看不到那種一看就是肥得流油的家夥,更聽不到那些關於神職人員的各種傷風敗俗的笑話。

這裏的民眾從心底裏尊敬那些伺候上帝的人,同時他們也異常的虔誠,這也可以從到處都能看到的依舊謹守著一日四祈的古老的本尼迪克教規的舉動就能明白,盡管並不穿著教袍,可在伊比利亞,本尼迪克教規卻成了很多家庭自覺遵守的生活法則。

這一切都讓人覺得似乎正身處一個人間天國的典範之鄉,甚至讓作為正教徒的謝爾都不禁唏噓伊比利亞人的虔誠。

亞歷山大同樣被這裏吸引了,歐洲大陸他待的太久了,在那裏他看到的到處都是隨著新舊時代到來人們表現出的迷茫和無所適從,上千年的信仰正隨著很多新東西的出現而漸漸瓦解崩潰,人們因為教會的墮落和教士們的道德淪陷從憤怒到冷嘲熱諷,然後再到漠不關心,而且據他所知再過不多久,就會發生那讓整個基督世界陷入混亂的大分裂時期,那將是繼東西教會分裂之後的有一件幾乎讓梵蒂岡教廷陷入滅頂之災的可怕災難。

而這些在伊比利亞都好像就只是傳說,教廷,教會,牧師和獲得他們支持的王室有著崇高的地位和威望,這威望足以讓他們能做任何事。

“國王依舊對經過非洲的新航線更感興趣,他覺得那裏是已經成熟的航線,所以雖然對開辟西大西洋航線同樣有著渴望,可顯然他還是認為應該先穩固通往非洲的那條路。”

坐在椅子裏喝著黑乎乎的熱咖啡,達伽馬稍顯憂心忡忡的說,對於公爵認真推薦的這種味道古怪的飲料他並不陌生,只是卻始終不能適應,現在他幹脆放下杯子有些激動起來:“公爵,您有把握嗎,我是說那些航海日記,我仔細研究過裏面的路線,可以確定只要那裏面的內容都是真的,我們完全不用浪費什麽力氣只要有2到3條船就可以到達那些地方,而且我有個預感,克裏斯托弗·哥倫布到達的或許只是那片土地上很小的地區,也許那裏要比他描述的大得多。如果真是那樣,那就足夠讓我們有個落腳的地方了。”

亞歷山大看著激動的航海家,這是他第一次與這位名人見面,給他的感覺就是這個人其實是個性格固執而又有些暴躁,而且對財富過於執著的人,大概也正是因為這樣曼努埃爾才想要用自己的親信替代他,畢竟誰也不想讓個不那麽聽話的人掌握著那麽巨大的財富來源。

亞歷山大也相信達伽馬如今對通往西方的航線如此熱衷,大概也是因為他聽說了從卡斯蒂利亞傳來的新消息,就在2個多月前,哥倫布再次從被他視為印度的那片土地歸來,雖然這一次他是被人押解戴著鐐銬回來的,但是他自己的陳述和一些證人的敘述證明了包括哥倫布自己在內那些已經到了“西印度海岸”的西班牙人是如何肆意爭搶掠奪當地財富,又是如何瘋狂的在那片廣袤的土地上劃著一個又一個的勢力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