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驗收航母以及師姐無人知曉的功績(第2/3頁)

航空長責任重大,根據美軍的經驗,他們的航空部門指揮官大多有長時間的航空長任職經歷,這個崗位的關系太重要了。

沒有問題,操作起來很舒服,搞了這麽多年設計團隊什麽都考慮到了,而且因為一直跟著技術發展在走,緊跟部隊發展的具體情況,外形看上去沒有太大變化的首艘航母,其內部和以前已經是天差地別了。

在蘇制航母上使用美式內部舾裝,這種創舉也就中國人能完成。

測試了一輪之後,李戰和韓紅軍、成達碰頭低聲商量了一下,然後李戰對華總工說,“華總,這裏沒問題。”

“好,下一個艙室。”華總工幹脆利落地轉身走,爭分奪秒的風格體現得淋漓盡致。

從艦樓最高一層到最下一層,分成四個組,逐層逐個艙室地驗收,饒是如此,到輪機艙的時候也已經入夜了。年輕人都扛不住了,可五十五歲的華總工還精神奕奕的,完成了驗收後直接在飛行甲板上吃戰鬥飯,完了直接現場開總結會,當場形成驗收報告的草案。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深夜了。

會後李戰忍不住對華總工說,“華總,您得注意休息啊,這個強度太大了。”

“早習慣了,好,年輕人,謝謝。”華總工笑著拍了拍李戰的肩膀。

首艘航母完成後,華總工就要奔赴新的崗位,帶領團隊進行首艘國產航母的建造工作。實際上這項工作早就開始了,華總工是身兼兩職。首艘國產航母已經完成了總體設計,接下來就該開建了,正是關鍵時期所以華總工是兩頭跑。

顧不上和李戰多說幾句話,華總工返回辦公室繼續處理首艘國產航母的事情,不到淩晨三四點他是不會睡覺的,睡三四個小時就爬起來,繼續同樣強度的工作。嘔心瀝血已經無法形容他為航母事業的付出了。

“我去過華總的辦公室。”

連夜返回基地的車上,李戰感慨著說,“他把辦公室當成家了,行軍床、電飯鍋、電水壺,裏面還改造出了洗手間,直接就住在那裏。一天能睡五六個小時幾乎是奢望。”

成達憂心忡忡地說,“長期這樣下去對身體的傷害非常大,船廠應該想想辦法。”

“沒有辦法。科研人員出現了斷層,年輕人跟不上來,他那一代的很多人要麽中途改行要麽外國留學不回來,能扛起這個大旗的只有華總工一人。新航母也是他在負責,一肩兩挑。我總說我們飛鯊的訓練強度很高,和華總工比根本不值得一提。”

韓紅軍微微搖頭說,“華總的年紀和我爸差不多,可是看上去我爸比他年輕多了。”

“現實很無奈。”李戰說,“我們只能加把勁訓練,航母交付後盡快形成戰鬥力,只有這樣才能不辜負華總工的付出。”

成達嘆著氣說,“是啊,我們能做的非常有限。”

點了根煙,坐在副駕駛上的李戰放下車窗,蘭德酷路澤奔馳在沿海公路上,帶著腥味的海風吹拂過來讓人精神一振。抽了兩口煙,李戰提高音量說,“許多人不理解為什麽瓦良格拉回來之後我們的軍工摸索了那麽多年沒看到什麽成果出來,包括許多軍中人士。航母的研制最關鍵的並非某一項或者幾項技術,也並非技術先進程度的問題,甚至材料也不是最難的。”

“這方面我了解不多。”成達來了興趣。

韓紅軍問,“大隊長,我也不是很懂,的確覺得搞了那麽多年還在折騰瓦良格,個人情感上是不太容易接受的。”

李戰說,“最關鍵最重要的是基礎數據,需要通過大量試驗得出的大量基礎數據,這些才是最重要最基本的。”

“你知道這個設計,甚至設計思路,但是你要搞明白為什麽要這麽設計,每一個指標的衡量標準是什麽,沒有上千萬次的試驗是根本不行的。我和沈飛廠的人聊過,蘇兩七的國產化工作之所以搞了這麽多年也沒真正拿下來,一直到了國產電傳飛控出來之後才算是徹底解決問題,不是因為他們技術不夠而是因為需要大量的試驗,沒有捷徑可走的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的試驗。”

“比如說我們的殲十五,張雪陽遭遇的飛控系統失靈原因是什麽,是這個飛機本身的設計是有缺陷的,哪怕發生故障的幾率很低,可是一旦發生了就是機毀人亡的重大事故。老張算是運氣非常好的。為什麽在我們拿下了蘇兩七之後還搞不掂蘇三三,盡管是同一個平台,但是改進的本質完全不同。單單是折疊機翼就是個大難點,要盡快用上這個飛機最好的辦法是依葫蘆畫瓢,按照原型研制出來,再想辦法解決飛控缺陷的問題。”

李戰遺憾地說道,“和大飛機一樣,我們曾經拿了一手好牌,假若當年順利地發展下來,現在民航飛的就是自己的大飛機。可惜當年整個航空業出現了將近二十年的停滯期,我們錯過了太多的時間和機會。眼下重新撿起來就必須付出更多的代價以及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