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殲-11B和棍子A

“這個飛機研發之初是按照高敏捷性戰機來搞的,在控制成本的情況下美國空軍希望擁有一款能夠和蘇聯拼數量並且對蘇聯形成壓倒性優勢的制空戰機。簡單地說這個飛機就是空優戰機。”

“美軍根據越南戰爭的教訓,以大量的F-4作戰經驗作為支撐,針對當時的國際軍事環境做出了研發該型戰機的決定,當初的考慮是希望作為一種北約制式的戰場戰鬥機來列裝的。後來的事實證明他們的確做到了這一點。到今天生產總量已經接近五千架,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世界戰鬥機。”

易小易侃侃而談,他們飛機制造廠顯然對世界各種主力戰機有深入研究的,F-16這樣的典型三代機自然是研究的重中之重。

“事實上F-16是三代機的典型代表,一些三代機的標準是自這款戰機起開始制定的。”張崇明沉聲說,“不誇張地說這個飛機定義了三代機,我們技術部門對該機也有持續二十多年的跟蹤研究了。我們有一些技術研究方向是對該機進行了參考。”

“當初我們做過性能對比,早期的殲十略遜於F-16,這款戰機的航電系統非常的成熟,尤其是後期的改型,他們有大量的實際作戰數據作為支撐,越改越好越改性能越全面,最新型號在航程和對地打擊方面的能力很強。”

張崇明擺出了最新一個批次的F-16的性能數據,大家認真的看起來。幾乎每個人對該機的性能數據是熟悉的,不過這一次看和以前看心境不同了,似乎感受也不同了。都知道接下來要和友軍的F-16C/D展開對抗演練,客觀上大家是更加的用心了的。

張崇明看著李戰等幾位飛行員,沉聲說道,“理論上從性能方面來看,殲十一對F-16的劣勢在於瞬盤能力,後者的瞬盤機動非常強悍,和幻影-2000-5不相上下。大家都知道幻影-2000-5這個飛機的中近距離空戰能力非常強悍,歐洲戰鬥機和陣風研發的時候是都是以幻影-2000-5為超越目標的。”

看到不少人對瞬盤能力不太了解,李戰站起來說,“我們通常認為誰的機頭先指向對方誰就能搶先射擊,我們在空戰訓練的時候通常有兩個主要原則,第一是占據敵機的後半球位置,第二是機頭指向敵機。實際上兩者關系密切,前者包含了後者。簡而言之,空中格鬥中我們所做的一切是為了把機頭對準敵機。”

李戰走過去把“瞬盤能力”四個字寫在了小黑板上,用手比劃著說道,“瞬盤能力優秀意味著更小的轉彎半徑更靈敏的機頭指向性。兩機交戰,我機頭先對準你意味著我能在你瞄準我之前先向你射擊,勝利的天平是向我這邊傾斜的。所以戰機的瞬盤能力差不多是決定戰機空中格鬥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

他沒有結合離軸射擊等新穎的攻擊方式展開說,在座的都是資深人員,不需要面面俱到地普及。傳統的空戰模式是永恒的後半球攻擊,隨著具備大離軸攻擊能力的格鬥導彈的出現以及頭盔瞄準儀的誕生,現代戰機甚至能夠做到向後半球的目標進行攻擊。但是有一點是永遠不會變的——讓敵機處於導彈的不可逃逸區。

F-16這個戰機家族裏,除了後期出現的保型機背油箱款,其余氣動外形不大變化的型號空戰能力都不弱,當然主要是指視距內的空戰,尤其是近距格鬥。

Su-27家族不見得能戰勝它,這裏面航電系統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

俄羅斯那屎一樣的航電技術是大家都不願意提的,如果有選擇的話國內軍工科研部門是打死也不會和俄羅斯進行相關方面的合作,更不會購買那些傻大粗的武器裝備。一些人迷信蘇式、俄式裝備,是因為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裏我們沒有第二選擇。當然並不代表這些武器裝備不行,而是作為追求盡善盡美的中國人,實在是不願意忍受手裏的東西存在明顯的短板。

比如Su-27系列戰機屎一樣的航電系統。

李戰說,“F-16的機頭指向非常的靈敏,這一點在前面的對抗裏是驗證了的。客觀地說,我們用的殲十一是重型制空戰鬥機,主要作戰方式是在視距外打擊敵機。實際上如果被迫進入近距格鬥,殲十一一些方面甚至不如殲七。我曾經使用殲七對抗過蘇兩七。”

他頓了頓,回到座位上坐下,說道,“殲十一的優勢在於……”

從他開始,話題開始轉向殲-11B對F-16這一方面,逐漸的向討論針對性戰術靠攏。飛行員關注的是怎麽樣打敗敵人,純技術層面的分析對比並不是最終的目的。從理論上來說,F-16對應的應該是MIG-29,Su-27的對手應該是F-15這樣的重量級選手。

問題在於對飛行員來說這是一廂情願的命題,在作戰中有遇到各種對手的可能,也許碰上F-22A也不奇怪,他們要做的是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針對敵人的劣勢來進行攻擊。純字面上的對比意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