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0章 東南沒有滅霸(第2/2頁)

“千歲爺,”朱純臣插話道,“臣聽說韃子還要設什麽綠旗兵,好像是用綠營改的……也要圈地授田的,應該也是叫人少田多收不著什麽稅給鬧的。”

這事兒朱慈烺也知道了,還頭疼過幾日。

不過和現在的計口授田相比,圈地設綠旗已經算不了什麽了——計口授田解決的是封建社會最根本,也是最難以解決的社會矛盾!

這個矛盾,饒是朱慈烺這個“穿越者”,也不知道該怎麽解。而多爾袞卻輕而易舉的解了……雖然他是開了“滅霸模式”,在北地人口減少七八成的基礎上解決問題的,但問題總歸是解了。

而且一個五口之家就能授五十畝田,年繳皇糧不過兩石,即便加上官吏貪墨的數目,最多就是四石。而五十畝北方旱田一年所出的均數,怎麽都不會少於十四五石。交了四石還有十石,足夠維持五口所需了,而且非常寬裕,因此可以長久維持。

解決了這個問題,大清國在北方的統治就能穩定下來,而朱慈烺所發動的北伐將很難得到北方勞動人民的支持。因為一口授十畝田繳四鬥皇糧的日子是完全可以吃飽穿暖的,而且可以吃到撐死……朱慈烺所代表的大明又能給他們帶去什麽好處?

當然了,北方那些得到授田的農民,也不會自發的去當兵保大清。因為多爾袞沒有那樣的組織能力,能夠收齊一畝四升的租子就不錯了……他真正能夠掌握的,還是被組織起來的八旗和綠旗軍事集團,頂天就是20萬戶,這才是他的根本。

“那咱們該怎麽辦?”朱慈烺問。

李巖道:“千歲爺,咱們沒有辦法在東南計口授田的……東南人口本就太多,現在又匯集了北方的流亡。根本沒有足夠的土地可以授予,但是清田檢地刻不容緩,必須盡快執行。”

明朝東南地區的人口密度本就很高,人地矛盾非常突出。而且因為北方和湖廣、四川連年動蕩,有大批難民湧入東南。現在東南的人口很可能達到八千萬甚至一億。而耕地最多只有兩億畝,而且還要扣除淮北、徐海這些沿邊的前線地區一部分難以正常耕種的土地。

另外,實行計口授田也不能省了官員的職田,軍隊的功勛田和軍屯田。要不然封建政權都沒法維持,還怎麽實行授田?所以朱慈烺還得再扣下幾千萬畝。真正能用於授田的,也就是一億畝多一點。平攤給一億人,人均不過一畝一二分薄田,五口之家最多只有六畝薄田。如果是水田倒也能辛苦維持一些時間。可東南也不是處處水田啊,也有不少旱地和坡地,產量並不太高。六畝旱田、坡地是一個無法長期維持的小農經濟規模的——哪怕在生產力水平更高的新中國,土改之後沒幾年不也出現了分化?

新中國都解不了的難題,朱慈烺還能有什麽招?以現在的農業生產水平和政府的管理能力,恐怕東南的計口授田還沒完成,土地的集中和農民的分化就已經先一步開始了。

到時候怎麽辦?再來一次?

朱慈烺搖搖頭,嘆了口氣:“清田檢地是必須的,此外咱們還應該盡快推平湖廣……湖廣有耕地兩億多畝,其中官田、軍屯所占大半。如何能善加管理,年入數千萬石都是可能的。

再有一個,就是官民必須一體納糧,丁稅差役都要攤入田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