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3章 用王安石的舊事教育王安石(第4/4頁)

寇季縮在躺椅裏,笑著道:“能被我祖父委以重任的,自然不是什麽小人物。”

王安石贊同的點點頭。

寇準在宦海沉浮數十年,曾經一度掌控著大宋最高的權柄。

他能看重的人,自然不會差。

“學生只是覺得,梁適既然有才,為何不留下為朝廷效力,反而跑去了韓地?”

寇季瞥了王安石一眼,笑著道:“你是覺得,我韓王府,就不該有英才。”

王安石趕忙道:“學生不是這個意思。”

“我知道你不是這個意思。你是覺得,能被我祖父看重的,應該是一位大才,不留在汴京城裏大展拳腳,卻跑去韓地那個一府之地,覺得梁適選錯了路。”

“學生……”

“行了,不必解釋。有此想法,並不奇怪。韓地只不過是一府之地,比起大宋差了一星半點。

一些大才在大宋能展開拳腳,去了韓地自然會憋屈一些。

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追求。

梁適願意去韓地,自然有他要去韓地的目的和追求。

在他沒有達到目的和追求以前,是不可能離開韓地的。

屈不屈才,他心裏清楚。”

寇季說完這一席話。

王安石躬身一禮,“是學生孟浪了……”

寇季搖頭道:“你不是孟浪了,你只是心太大了。你覺得每一個大才,都應該做大事。想必你心裏也覺得自己應該做大事。

但你有沒有想過,所有人都去做大事了,誰來做小事?

而且,即便是要做大事,也要從諸多小事做起。

因為不做小事,只做大事。

是會出問題的。

我以前看過一本大食書籍,裏面寫了這麽一個故事。

說是在遙遠的烏托邦國,有一個國相,在擔任類似我大宋知縣的官職的時候,了解了當地百姓的貧苦,然後向國王,講述了一些他在地方上領悟的弊政,要求朝廷革新弊政。

烏托邦國的國主深以為然,覺得他是大才,便將他調遣到國都擔任國相,由他主持革新。

他在出任了國相以後,其中一項革新的政令是將王國的儲糧,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折算成了本錢,借貸給了國民,以緩解地方上的高利貸,同時增加王國的收入。

你覺得最後的結果是什麽?”

王安石聽完了寇季一席話,仔細的思量了一番後,很想說一句國泰民安。

可是看到了寇季似笑非笑的盯著他,他就知道那個烏托邦國的國相,推行的這一條政令的下場不太好。

如果是好的,寇季也不可能拿出來跟他說。

王安石遲疑了許久,幾次張嘴,想說出一個符合寇季心思的答案,比如‘民不聊生’之類的。

但是他覺得,他最初的想法跟這個完全是相反的,他不想自欺欺人。

所以,王安石最終只是搖了搖頭。

寇季盯著王安石笑道:“我來告訴你,最後的結果就是王國的官吏逼著百姓們借貸。即便是百姓們衣食無憂,什麽也不缺,王國的官吏也會逼著百姓們借貸。

然後靜等著連本帶利的從百姓身上討回來。

百姓們是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最終王國不得不廢除這個政令。”

王安石忍不住道:“那個王國的官吏太可惡了。若不是他們,王國的政令也許是一條善政。”

寇季笑眯眯的道:“如此政令,放在我大宋,問題會更大。”

王安石張了張嘴,沒有說話。

他清楚,小國寡民最好治理。

如此政令,在小國推行,都出了大問題。

在大宋推行,出的亂子只會更大。

寇季盯著王安石道:“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看問題一定要深思熟慮的看清楚。不能只看到一點,就盲目的以為自己看到了所有問題。

所以,要做大事,一定要從小事做起,最好將小事了解的清清楚楚,積累好根基。

然後再某大事。

烏托邦國的國相,若是在地方上任職的時候,能多經歷幾任地方官,那他一定不會推出如此律法。”

王安石恭恭敬敬的一禮,“學生受教了。”

寇季點點頭道:“以後也沉下心讀書、做學問,別總想著做大事。沒學問、沒見識、沒根基,你做什麽大事?

在虛空中建立樓閣嗎?

你覺得建的起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