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4章 韓地的發展

“無柱子,無基石,必然倒塌……”

王安石沉聲回了一句。

寇季滿意的笑著道:“今天就學到這裏了,回去好好想想這個問題,對你以後大有裨益。”

王安石謝過了寇季教誨,收拾了東西離開了書房。

寇季在王安石走後,自言自語道:“小子,那個烏托邦國的國相,就是你。那個將百姓弄的苦不堪言的政令,就是青苗法。”

書房裏只有一人,沒人聽到寇季的自語。

寇季在王安石走後,在書房待了許久。

然後回房睡下。

次日,寇季在正堂裏見了梁適。

梁適是個中年人,年齡比寇季大了三歲。

梁家乃是名門。

梁適的父兄皆是大宋的狀元,在民間有父子狀元的美譽。

史書上,梁適官至大宋宰相,父子三人被譽為‘忠孝三梁’,跟‘陳氏三傑’、文情三蘇’齊名。

其有八子,各個都是人傑。

孫子更是一大堆。

其中身居廟堂者,十之八九。

在大宋闖出了一個‘滿堂笏,梁半朝’的名聲。

別人家稱半朝,那都是門生故舊堆積起來的。

他家憑借的都是自己人。

只不過,梁適仕途上有些坎坷。

父子皆早亡,導致了他一而再而在三的結廬而居,錯過了最佳的出仕時間,直到而立之年才準備參加科舉。

而寇季的出現,攪亂了歷史,讓他仕途上又出了岔子。

他本應該早已考中進士,出仕為官的。

可是因為文昌學館的出現,讓他暫時放棄了科考,進入到了文昌學館讀書。

寇準留下了那一副字,離開汴京城的時候。

他毅然決然的跟隨著寇準,趕往了韓地,成為了寇準諸多追隨者之一。

寇季在了解了他家中詳情以後,總覺得此人是寇準刻意招攬的。

畢竟,他家學淵源,門風嚴謹,家中出來的子弟無一不是人傑。

寇準招攬了他,就等於招攬了一門英才。

有梁氏一門幫襯,寇準不僅能在韓地很快的立其文脈,還能快速的搭建起韓地的各級衙門。

此事寇季準備到了韓地以後問一問。

梁適見了寇季,恭恭敬敬的一禮,“臣梁適,參見老王爺……”

梁適如今在韓王府擔任長史,算是寇天賜的家臣,在寇季面前自稱一聲臣,也是應該的。

只是老王爺三個字,聽著有點刺耳。

雖說在這個平均年齡在三十歲左右的年代,三十歲以上有資格稱一聲老字。

但寇季還是不喜歡。

他始終覺得,六十歲以上的人,才有資格稱老。

但寇季不想計較。

在梁適施禮過後,寇季微微擡擡手,“韓地如今一切如何?”

梁適正色道:“回老王爺,如今韓地有六萬戶百姓,十三萬戶罪籍,有兵十七萬,存糧兩千三百萬擔,多是大米。

寇公將韓地分為了一都兩府八州三十二縣。

如今開平被定為一都,名為韓城,又叫韓都。

兩府分別是南北兩府,南為臨海府,北為歸義府。

其他八州三十二縣,各有其名。”

對於寇準重新劃分韓地,並且重新給韓地各處命名,寇季完全能理解。

寇季此舉是在斷高麗殘余。

只要寇氏在那一塊地上統治的時間足夠長。

那一塊地方的人就會逐漸的忘記以前的高麗各處的地名。

等那一塊地方的人熟悉了心的地名,學會了新的學問,說漢話,那高麗就算是徹底滅亡了。

寇季假裝一臉驚愕的道:“天賜只是一個王爵,不是一方國主,怎麽能建都呢?還有,十七萬兵馬?哪裏來的?六萬戶百姓,又是從哪兒冒出來的?

我記得祖父和天賜去韓地的時候,不過帶了不到一萬三千人而已。

從哪兒冒出的從哪兒冒出了二十多萬人?

罪籍的戶數沒變,不會是從大宋搶奪的吧?”

寇季說到最後,臉上出現了驚恐。

梁適見此,趕忙解釋道:“遼地有狄青狄將軍坐鎮,誰敢從遼地搶人。寇公約束著韓地的兵馬,韓地的人在沒有準許的情況下,從沒有越過鴨綠江。

韓地建都,是官家允許的。

官家暗中賜了王妃密旨,王妃到了韓地以後才宣之於眾。

正是因為有官家的旨意,寇公才敢建立韓都。

至於韓地多出的百姓,有一部分是寇公和王爺過去的時候帶過去的,還有一部分是王妃去的時候帶過去的。

剩下的都是投效的。”

寇季假裝不相信,質問道:“十幾萬人投效,開什麽玩笑,我從沒聽說過周遭有那個地方有十幾萬人離開。”

梁適遲疑了一下,哭笑不得的道:“不敢欺瞞老王爺,那些人都是在海上飄蕩的遺民。有前隋的、有前唐的,他們祖上似乎是前隋和前唐的將士,所以一個個都有兵甲、武藝也不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