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29章 老太君請纓,寇季北上(第2/3頁)

他也只能趕鴨子上架,請寇季往銀州、麟州等地一行。

寇季西域一行,巧施謀略,拿下了河西之地。

他希望寇季去了銀州、麟州等地,也能巧施謀略。

他不指望寇季去了銀州、麟州等地以後能開疆拓土,只希望寇季能擋住遼人,使得遼人不能南侵一步。

寇準和王曾二人的話,楊家老太君一字不落的聽進了耳中。

她聽出了二人話裏的關鍵。

朝廷現在無大將可以派遣,沒人能去銀州、麟州等地掌控兵事。

折家軍不出,朝廷調遣了銀州、麟州等地的廂軍、禁軍,也不一定能抵擋得住遼人。

“老身願意往府州一行……”

楊家老太君沉吟了許久,緩緩出聲。

寇準、王曾二人聞言,皆是一驚。

寇準沉聲道:“老姐姐,您這身子骨,可經不起長途跋涉的顛簸啊。”

王曾贊同的點點頭。

楊家老太君輕聲道:“老身雖然年事已高,但身子骨還算硬朗。回一趟府州,不會有事的。老身此去府州,雖然不能幫著朝廷領兵征戰,但喝令折家軍上下,聽從朝廷調令,還是能做到的。”

寇準和王曾二人對視了一眼,齊齊嘆了一口氣。

寇準對楊家老太君長嘆道:“老姐姐,是我等無能,沒有處理好國事,害您這麽大年紀了,還要出遠門一趟。”

楊家老太君搖了搖頭,沒有說話。

在她看來,這是一筆糊塗賬。

很難說得清楚誰對誰錯。

若折家沒有坐鎮府州,宛若藩鎮,朝廷也不需要有如此多的顧慮,更不用擔心折家所在的西北地,除了折家軍以外,無強軍可用。

折家所在的西北地,那是朝廷最重要的邊陲,也是四戰之地。

若是沒有折家,朝廷一定會派遣大將、派遣強軍坐鎮折家所在的西北地。

所以朝廷如今在折家所在的西北地無強軍可用,有朝廷的責任,也有折家的責任。

折家所在的西北地,雖然有折家軍鎮守,但朝廷不應該一直依賴著折家,放松對折家所在的西北地的兵馬管束,導致今日折家所在的西北地,除了折家軍以外,無強軍可用。

折家包攬了折家所在的西北地的一切軍務、兵事,全然沒有想過折家群龍無首以後,折家所在的西北地會陷入到一個十分窘迫的地步。

所以折家和朝廷都有錯。

但折家和朝廷也不是為了故意犯錯。

折家身為朝廷唯一一個擁有兵權的將門,朝廷自然要借著西北兵事,不斷的消磨折家的力量,不然折家坐大,朝廷可就危險了。

而折家之所以包攬了西北地的一切軍務、兵事,全族紮根在府州,不願意入京一步,也是為了自保。

太祖皇帝趙匡胤在位的時候,折家家主折禦勛被封為永安軍留後。

留後就是大宋承認的藩鎮。

但凡歸降了大宋,並且得到了大宋承認的藩鎮,都會加一個留後的職位。

折禦勛也就守著留後的職位,一心一意的幫大宋戍邊,甚至還動過幾次舉族遷入到汴京城的心思。

只是他這種心思生出來沒多久,就被新繼任的太宗皇帝趙光義給扼殺了。

太宗皇帝趙光義登基當年,立馬改任永安軍留後折禦勛,為永安軍節度使。

太宗皇帝趙光義是什麽心思,折禦勛知道的清清楚楚。

太宗皇帝趙光義就是借著這種改任的方式,取消了折家藩鎮的名頭。

對此,折禦勛倒也沒有在意。

只是太宗皇帝趙光義登基不久以後,發生了一些事情,讓他心生警兆,放棄了舉族遷入到汴京城的心思。

南唐後主李煜、蜀國後主孟昶等歸降了大宋的亡國之君,先後暴斃。

折禦勛覺得,他若是舉族遷入到汴京城的話,下場估計跟這些人差不多。

所以他果斷熄滅了舉族遷入到汴京城的心思,選擇一直留在府州。

折家留在府州是為了自保。

大宋朝廷一直借著邊關戰事消磨折家的力量,也是一種自我保護。

所以在這件事上,單純的論誰對誰錯,很難掰扯的清楚。

楊家老太君主動請纓,寇準、王曾二人僅僅推辭了一下,在楊家老太君執意請纓下,他們也沒有再開口拒絕此事。

此事算是定下了。

有楊家老太君出面,折家軍必然能夠聽從朝廷的命令,配合朝廷的兵馬抵禦遼人。

寇準嘆了一口氣,道:“那就讓寇季去一趟銀州和麟州吧。”

王曾趕忙道:“我這就讓人去擬旨。”

資事堂門口。

寇季愣愣的站在那兒,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說是請他過來商量事情的,可他人還沒到,就已經商量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