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炸堤分洪計劃(第2/2頁)

汪成林說:“還沒,本來我老婆的堂哥是當地的一個局領導,約好了過兩天吃飯,昨晚看電視,說第四次洪峰比前三次大多了,荊江段十分危險,我給師部的人打聽了下,說你們就在這裏,所以我思前想後,還是得來,不來,我怕你們幹不好……”

“扯淡,沒你汪屠戶,咱們教導隊都得吃帶毛豬了?”溫志興語重心長道:“老汪,我不反對軍人要奉獻,可是上面都確定你轉業了,也就兩個月的事,你說你這個半退人員過來湊什麽熱鬧。”

汪成林一擺手:“行了,別跟我扯淡,我來了就來了,你還能趕我走?現在編制名單上,我還是1師教導大隊的政治指導員呢!你要趕我走?行,你去師長那裏說去,他把我除名,我就沒話說了。”

溫志興忍不住咧嘴笑了:“行了行了,沒鬧到那麽嚴重的份上。我就怕嫂子有什麽意見沒有。”

“女人什麽時候沒意見的?當兵那麽多年,哪年都嘮叨,習慣了。”汪成林說:“就快轉業了,下半輩子給她做牛做馬補償還不行?”

又說道:“行了,別跟我打馬虎眼了。說說,這場抗洪的仗,你準備怎麽打?”

溫志興說:“怎麽打?我們沒退路,這是一張只能贏不能輸的硬仗!跟你說吧,明天開始,塔山團那邊的工兵部隊就要開始在GA縣的大堤上埋設炸藥了,足足二十噸……”

他豎起了兩根手指。

“根據天氣預報,上遊的四、貴州等地還會連降大雨,上遊的岷江、烏江、沱江、嘉陵江等支流會出現暴雨洪水,匯合之後明天就會經過宜昌段水文點,專家預測,會比前三次大多了,有可能突破歷史水位。為了保住武漢,防總那邊打算做兩手準備,準備在GA縣炸堤分紅,這樣一來,就能降低荊江到武漢一段的水位,保住武漢無恙。”

“炸堤?”汪成林倒吸一口冷氣,臉色劇變。

作為鄂北人,他是了解這邊大致情況的。

長江一出三峽,便如一條咆哮的巨龍般飛奔直泄而下,一直到枝城才漸漸舒緩,呈現出一種“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原”的空曠意境,也是從這裏開始,到Y市的城陵磯,這一段337公裏的江段被稱之為荊江。

最為致命的是,荊江兩岸地勢低窪,每逢汛期,洪水都要高出兩岸地面,其中北岸為甚,洪水要高處地面十幾米!

所以,在這裏便形成了一條“空中懸河”,而阻攔這條懸河的屏障便是長達三百多公裏的荊江大堤。

故而,歷史便沉澱出“萬裏長江,險在荊江”的說法。

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南軍政委員會成立了荊江分紅委員會,集中了當時的軍政領導、社會賢達和水利專家,在這一帶建立起一個東西平均寬13.55公裏,南北長68公裏,面積921.34平方公裏的分洪區,有效蓄洪量可以達到54億立方米。

從地圖上看,分洪區的地形就像個葫蘆。

當長江遇到特大洪災的時候,這個葫蘆便要開閘放水蓄洪,緩解長江上遊巨量的洪水對荊江和洞庭湖造成的壓力,確保江漢平原和武漢三鎮的安全。

不過,現在幾十年過去,當初被遷移的農民很多卻又搬回了蓄洪區裏生活。

97年,這裏工農業總產值是20個億,其中生產糧食6億斤,皮棉36萬擔,光是上繳利稅就達到7000萬元,上繳國家糧食1.2億斤,皮棉25萬擔。

而現在是八月初,中季稻剛抽穗,棉花也剛吐蕊,正是長勢喜人的時候。

一旦炸堤分洪,這意味著要將GA縣分洪區裏13萬戶,將近53萬人,8個鎮,2各鄉,4個農林漁場,212個行政村全部淹沒!

這種巨大的損失,怎能不讓汪成林動容。

“天啊……”

他不由得喃喃吐出了兩個字。

“老溫,你知道荊江分洪,意味著什麽嗎?”

溫志興喝著水,勾著頭看著地下,說:“我當然知道,我不是傻子,也不是莽漢,我知道分洪意味著巨大的財產損失。不過,防總已經下達了轉移群眾的命令,我們只有不到3天時間來轉移分洪區裏的群眾,並且還要在這段時期內加高堤壩……”

說到這裏,他擡起頭:“老汪,我們沒有退路。如果工兵連炸堤,我們所作的一切都將是失敗的,如果想讓他們不炸堤,我們只有一條路,讓中央放心,讓防總放心,讓他們覺得我們可以頂住,選擇不分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