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4章 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第2/3頁)

前明軍隊裏以張嶽的督標為例,雖然也學習了唐軍的編制和戰術,但是依舊有一定局限性,更加沒有什麽軍銜,只有傳統的品級,沒辦法,人家是文官領軍,你給這些將領們一個軍銜,人家將領自己也不答應啊。

他們好端端一個文官,你給他們一個軍銜,把他們當武將,信不信人家分分鐘造反。

當年的張嶽督標,軍官都是掛文官銜。

然而多年後,韃靼人抄襲的更加徹底,他們全盤抄襲了大唐的軍制,不管是編制還是軍銜,通通都抄,連名字都不改。

甚至他們內部搞的教育,還不是蒙文教育,而是漢文教育……

這種事聽起來有些扯淡,但實際上很正常!

因為向強者學習,是很正常的。

後世二十世紀的時候,華夏還不是有人說要廢除漢字,然後化成羅馬拼音文字,這說到底還是一種不自信所導致的學習。

強者是什麽樣的,自己也要變成什麽樣的。

所以,現在韃靼人的軍隊裏頭,那些將領們也都是軍長啊,師長,旅長,團長什麽的。

大唐金國中將、第四軍軍長烏力罕駐防西域多年,對嘉峪關裏的唐軍不敢說了如指掌,但是還是非常熟悉的,當他得知嘉峪關出現了大量唐軍的時候。

一開始他還只是以為這是唐軍每年例行的軍事行動。

那些唐軍每年都會出關一次,每次動靜看似鬧的也挺大的,但大多時候其實也就是武裝遊行,而且還是在無人地帶裏武裝遊行,在烏力罕看來,真他媽閑得蛋疼。

但是沒幾天,他從諸多匯總起來的情報卻是嗅到了危險的氣息。

這一次,嘉峪關裏的唐軍不正常!

裏面囤積的兵力太多了,根據探子的報告,嘉峪關那邊的兵力少說也有十萬人以上了,而且裏頭還有大量的步炮等部隊。

如果只是武裝遊行的話,唐軍一般都是出動騎兵為主,步炮等部隊不過是跟在後頭維持補給線而已,但是現在,步炮部隊的數量卻是太多了。

嗅到了危險氣息的烏力罕,迅速派出了眾多部隊前往嘉峪關一帶偵查,還試圖派出暗探潛入嘉峪關打探消息。

盡管太詳細的情報還沒有,但是烏力罕卻是已經不準備等了,他迅速下令部隊進行收縮,尤其是異族士兵所組成的步兵和炮兵等部隊,撤回哈密城,同時派遣更多的偵騎部隊收集信息。

並派出信使向後方的吐魯番匯報情況,說是嘉峪關方向的唐軍有所異動,希望吐魯番方面早做準備。

但是他並沒有要求吐魯番方向派出援軍,因為沒這個必要。

來的少了沒什麽用,來到多了哈密這邊也養不起,西域的補給困難,不僅僅是對於大唐來說,對於韃靼人來說其實也是這樣。

如果他們只是和以前一樣遊牧,一邊放羊一邊打仗的話,那麽不愁什麽,但是關鍵的是,他們現在是堅守某地啊。

如果不派援軍來,他們的彈藥和糧食可以讓他們堅守半年甚至更久,但是來了大量援軍,興許就是只能守一兩個月了,而且哈密城其實也沒多大,部隊多了也是部署不了。

所以烏力罕並沒有申請援軍來,反正來了也沒用。

更何況,他也知道後方是不可能給援軍給他的,甚至都有可能下令讓他撤出哈密呢。

因為韃靼人應對大唐的一大戰略就是:主動戰略撤退,拉長大唐人的補給線,同時派遣騎兵部隊襲擾大唐人的補給線,時間一久了,不用韃靼人派遣主力部隊迎戰,大唐人自己就受不了退回去。

哈密到嘉峪關的幾百公裏的地帶可以放棄,到了必須時候,其實哈密也是可以放棄的,韃靼人敢一口氣推到吐魯番去。

如果大唐人還是緊追不舍,他們還能繼續後撤,退到中亞一帶。

韃靼人就不信,大唐人能夠一直追過來!

如果他們真的敢追,那麽韃靼人也不怕,到時候利用騎兵優勢襲擊他們的補給線,韃靼人有信心把追擊而來的大唐軍隊餓死在西域。

所以,盡管發現了嘉峪關一帶的大唐人不同尋常,但是烏力罕還是從容面對!

大不了就是帶著軍民一路向西狂奔。

但是過不了多久,等大唐人退去了,他就能夠不費一兵一卒重新收復大量的西域地區。

但是烏力罕還不知道,這一次大唐陸軍進軍哈密等西域地區,就是沒打算過撤回去!

為了解決補給問題,大唐甚至都是打算修築一條簡易的軍用鐵路了!

在鐵路面前,困擾大唐十多年之久的補給問題,將不會是問題!

不過知道和不知道也沒關系,反正烏力罕的應對措施都是一樣的,那就是能不打就不打,能跑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