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6章 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自從宣平二十年被立為太子,李暠成為太子已經是七年了。

在這七年裏,是他成長的重要經歷,被立為太子的時候,他不過十二歲,雖然說身為皇子要比普通人早熟的多。

當時十二歲的他雖然身形還是個少年,但是說話做事基本上已經是尋常十六七歲的青少年差不多了。

但即便如此,他被立為太子的時候也依舊只有十二歲呢。

從十二歲開始,再到現在的十九歲,過去的七年裏是他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一段成長時期。

他接受著李軒的親自輔導,早早就是參與各種軍政會議,盡管他從來都沒有在上述正式的會議場合裏發表意見,也沒人問過他什麽意見。

但是這麽多年來,他其實對帝國的軍政體系,對整個帝國的運轉,乃至對整個帝國的情況是有了非常清晰的認知。

而越是清楚的知道,就越是知道帝國在過去的七年裏發生了何等劇烈的變化。

作為一個宣平八年才出生,自然不可能經歷過早年統一戰爭,甚至後面幾年的對外戰爭,李暠也算不上經歷過,因為那個時候的他還是個小屁孩呢,那裏懂事啊。

他對社會對帝國的認知,更多的還是最近七年。

而七年前,正是高壓蒸汽機研發成功,開始大規模應用的時期。

所以從那裏時候開始,他見證了鐵路鋪滿全國,見證了風帆船只逐步變成機帆船只,而眾多的工廠是越來越多,生產出來的產品越來越不可思議。

如果只是一個普通人,那麽他可能會從自己所處的社會對這個社會有一個片面的認知,興許感覺並不會這麽深,頂多就是覺得和以前不一樣了,但是這種不同是一年一年的累積變化,所以人們會習以為常,而不是會過於驚嘆。

但是如果站在社會的最頂端,俯視著全國所有的變化,那麽就會被這些變化徹底所驚嘆。

甚至李暠都是不敢相信,這才過去了區區七年而已,但是帝國的變化卻是以往百年甚至千年都沒有過的。

其他的不說,僅僅是鐵路和輪船這兩點,就是足以改變千年格局。

然而造成這種變化的是誰?

肯定不是他自己,甚至也不是那些臣子們,李暠很清楚,造成這一切變化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自己的父皇。

聖天子李軒!

父皇這些年所做的一切,很多其實李暠是無法理解的!

不是說不認同,只是不明白父皇為何要這麽去做。

很多時候,李軒所作出的一切決定,在他看來都是匪夷所思的,但是往往過幾年想起來,就會發現李軒所做的決定的充滿了前瞻性。

而這一切,他並不知道是李軒本來就不是這個時代的人,李軒很清楚時代應該怎麽發展,所以會引導發展。

而這種引導的措施,往往有時候是不合時宜的,至少在當代的土著們看來是不合時宜的,包括太子李暠。

久而久之,他也就和其他人一樣,不再多想,不再多問,理所當然的認為李軒所做的決定都是對的。

好吧,在十九歲的帝國太子李暠心中,李軒不僅僅是他的父親,也不僅僅是帝國的皇帝,更多的時候,他把李軒當成了一個先知、神明這樣的角色。

和當代絕大部分帝國民眾差不多!

哪怕是他們並不會承認!

父皇離京外出巡視三個多月來,其實李暠也不是沒有在心中想過一些不太好的想法,比如說聯絡軍方將領來一個提前登基之類的。

畢竟當太子總沒有當皇帝來的更爽!

但是這種想法也只是偶爾閃過而已,不管是理智還是情感都告訴這,不能這麽幹!

情感是因為李軒是他父親。

而理智嘛,是因為他知道這是不可能成功的事,萬分之一的機會都沒有。

老老實實當太子,熬,一直熬到自己當皇帝的那一天,這才是他唯一的出路。

然而當他知道李軒即將返京的是,心情卻是變的極為的舒暢,因為父皇回京了,他也就不用監國了,也就不用去幻想不該幻想的事情,也不用去擔心不該擔心的事情。

他,只需要好好當一個太子,繼續學習就行了。

所以當他帶著群臣在金陵北站迎接聖駕的時候,心情是特別的好。

李軒走下專列,看到了等候自己的太子李暠,看見自家兒子露出的笑容,往日裏一直都是保持著平淡表情的李軒也是露出了微笑,然後走了過去:“這段時間做的不錯!”

見禮過後的李暠,就站在李軒身邊:“謝父皇誇贊!”

他自然是不知道,李軒說的不錯,不僅僅是指他監國期間處理政務做的不錯,還有他的安份。

李軒雖然出巡了,但其實對金陵城的掌控一如既往,翰統每天都會向他匯報留守京畿的重要人物的動向,其中自然也包括太子的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