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百發百中(第2/2頁)

一副藥都能看出君臣佐吏乘船海戰的景象。

壞處為絕大多數藥方都屬苦寒辛散,陰虛者不能用,這也是陳實功對板藍根發給百姓擔心的一點,所以才要做成藥發給百姓小劑量使用。

這是大頭瘟的主治藥物,陳實功想要把這個也做成一例普遍用藥,以治療病患。

而在征召醫戶之中有一人名為龔廷賢,一直在燕、趙、梁、豫之間遊方行醫已有十余年,就地取材用大黃、牙皂制作名為二聖救苦丸的藥物,專用於瘟疫初起熱邪較盛的病患,這劑藥物劍走偏鋒,不像普濟消毒飲有抗菌抗病源的作用,而是采取發汗、催吐、利下的方式,讓病人在得病之處把病統統排出來。

這個醫生的行醫方法是在街上敲鑼打鼓,讓那些病患走出來……被搬出來的不行,只要能走出來就說明身體較為強壯能扛得住這藥力,病人一服就出汗、一出汗就病愈,他治療的那條街上百姓說是百發百中。

而對於被擡出來的病人與老弱,他也再沒有獨辟蹊徑的辦法,按部就班地先用人參敗毒散治病的輕的患者,基本上輕症能治好,還不行的,他準備了牛蒡芩連湯,但目下醫治的病人還沒到使用後面這味藥的時候。

……

龔廷賢歷史上確有其人,在萬歷十四年治療河南大頭瘟全活者眾。

他在內科上首先命名了“五更瀉”,寫出第一部以“推拿”命名的兒科專著,

後被稱作“天下醫之魁首”,並贈以“醫林狀元”扁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