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互利(第2/2頁)

“那是珠江啊,他們沒有辦法,人少、資源多,讓他們的軍人、學者比我們的百姓有更多學習機會,管理更容易。但他們沒有足夠龐大的官僚,沒有十年寒窗苦讀就為教化百姓的官吏,只能把占領的土地變成我春秋戰國之時,貴族封邑。”

“我們去就不一樣了,設鄉、縣、府、省,丈量土地編戶齊民,修路開墾設渠灌溉,我們要長長久久的待下去。”

說著,陳沐話鋒一轉,對徐渭問道:“徐先生,你說整個廣東,需要多大的市場,才能迫使其大片使用蒸機,就那幾個衛所出產棉布綢緞,就夠南洋諸國上至貴人下至黔首用度。”

徐渭知道陳沐一直想的都是讓廣東產更多東西,他詫異道:“陳帥想讓商戶用蒸機,直接下令一封便是,何必做這出力不討好的事。”

“直接下令才是出力不討好,他們都用蒸機又如何,產出的棉布根本沒地方賣,賺不到銀錢百姓就不會自發改進蒸機,技術就不能上升,蒸機永遠都只會是織布的蒸機。”

陳沐放下椰子笑了,道:“這次的條約,我要拿馬六甲、印度一隅,大明海盜就能去阿拉伯見見奧斯曼,難為他們一直把西人擋在西面,鳥銃火炮,如果他們需要的話,應該可以賣出許多啊,奧斯曼、印度……多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