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東西方科研體系的交流碰撞

大明的科研力量,是需要時間來培植的,漫漫封建時代造成的落後思想,使得上下正統思想皆排斥技藝。

唯有讀書才是出路,這樣的話恐在市井小民身上都非常實用,士農工商的傳統排序,使得工匠,無論高低皆被掛在了賤籍上面。

縱使是徐光啟、孫元化等一應科研官員,那也是因為他們擁有正統的讀書人身份,才能在科研一道上有所展望,如若不然他們根本就沒有今時的地位。

在大明不存在尊重科研的土壤,但在東海鎮卻是極度的推崇科研至上!

趙宗武能夠復制的模式,在其他地方根本就沒有可能,沒有人能夠像他擁有那般堅決、強硬的態度,單單是為了把徐光啟、孫元化他們請過來,他便付出了較為大的利益,當然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以徐駕為首的原有班底為基礎,以徐光啟、孫元化等一應徒子徒孫為高層補充,這對東海鎮的科研力量來講,那絕對是突飛猛進的改變!

在和徐光啟、孫元化他們探討了有關燧發槍量產的相關事宜後,趙宗武又想到了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

不可否認華夏本土的科研體系,的確具有一定的先進性,但是對比西洋更貼合實際的科研體系,想要在短時間內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出現,東西方科學文化的碰撞交融,將會是必須經歷的階段。

“徐老,您對即將到東海鎮的利瑪竇、湯若望等三十余位西洋傳教士,加入到我東海鎮科研班底有何看法嗎?”想到了這一點後,趙宗武便向徐光啟進行詢問。

在大明擁有一定科研水準的人才,他們無一例外都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或許在科舉上沒有那麽光鮮亮麗的表現,但較為殷實的家境,至少確保了他們在溫飽的基礎上,能夠更進一步解放思想,這也就使得他們擁有學習、探討科研一道的根底。

作為大明較早接納西洋思想,並且為了學習到西洋科研的先進技術,他們便成為了首批加入到西洋教的大明人士。

徐光啟就是這最早一批加入進來的,還起了一個比較洋氣的教名:保祿。

當然這樣的經歷,並沒有讓徐光啟得到大明士人的認可,相反對以徐光啟為首的大明人士信奉西洋教的群體,表示非常的鄙夷與排斥!

但好在徐光啟這個人的確爭氣,自身才能也是非常有根底的,這才使得他能夠在種種質疑之下,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不斷去獲取更高的社會地位,並且通過更高的社會地位,攥取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徐光啟是一位純粹的人,他癡迷於科研一道,這也使得他與人情世故的相處,擁有著鴻溝一般的差距。

也正是因為這樣,使得他的官位雖說越走越高,但這也使得徐光啟的私下風評卻不怎麽樣,再加上純粹之人必有恪守的準則,伴隨著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勢力,開始在大明政壇冉冉上升,這也使得他最終丟掉了官位……

徐光啟的眼神中帶有睿智,提及到西洋教派,這也讓他擁有了幾分不同的感官,言語中帶著幾分肯定:“回伯爺的話,湯若望、利瑪竇他們在教義上有著獨特的見解,並且對天文、地理、幾何等一系列整體科研體系上,皆擁有較為老道的領悟。

雖然說現在東海鎮的科研所,已經擁有了較為成熟的體系,但是在某些體系上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而這樣的差距對於我們來說是必須要走過去的,如果不對這樣的體系進行填充,那麽伯爺想要的大規模擴張科研一道,從根上來說就是一件無法實現的事情!”

徐光啟的回答很是客官,他並沒有因為自己是天主教的一員,就會可以去偏袒以湯若望、利瑪竇為首的西洋教,對於這一點趙宗武表示十分認可。

之所以趙宗武會知曉湯若望、利瑪竇這些西洋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他們是活躍在明末清初的火炮專家,之所以要將他們徹底的搜羅到東海鎮,甚至於準許他們在金州建造教堂,傳播西洋教,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趙宗武想要從他們身上套取可用的科研體系。

雖然說趙宗武是來自於後世,咱這並不代表著他能夠憑借一己之力,在短時間內構建出一整套的科研體系出來。

至於讓他們傳播教義,呵呵,對於那些老百姓來說,連溫飽都成問題,怎麽可能有閑工夫去信奉異端教派?

“徐公回答的很是精辟,這也讓本伯知曉了東海鎮科研所未來應該走的道路。”趙宗武臉上帶著堅定道:“你們與湯若望、利瑪竇他們或多或少都相熟,此次既然他們即將到來東海鎮,那麽相關的禮儀接待,本伯就全權交付給你們了。

不管他們有什麽需求,只要是不違背東海鎮律法根本,皆能盡最大可能去滿足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