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科學是第一生產力

天啟3年,五月初七。

“燧發槍的根本核心在於撞針,如果擊發火石未到位,或者經歷短暫數十次擊發,最終導致燧發槍火石不能擊發出來。

那對這根生產的多麽精良的燧發槍來說,在戰場上與燒火棍沒有什麽區別!”趙宗武手持一杆火銃,指著尾部講述道。

經歷了繁忙的春耕後,東海鎮已然是回歸了最初的平靜。

雖然說這一時節是打仗的好季節,但怎奈努爾哈赤的病情才剛剛穩定下來,這也就使得建奴此刻根本就沒有心氣兒,來犯東海鎮絲毫!

敵不動,我不動。

當前東海鎮最需要的就是穩定發展,更不要說在這短短兩個月的時間,東海鎮又經歷了一系列的銳變。

因為蓬萊商會連續數次從東南地區起運大宗糧食,這也使得東海鎮在吸納流民這一政策上,徹底的進行了放寬,這也就使得東海鎮在冊百姓數量成功突破百萬。

海量的人口資源,使得東海鎮基礎工業開始擁有突飛猛進的改變,同樣也借助這樣的良機,東海鎮最外圍防線以最快速度合攏。

雖然說東海鎮的財政赤字是愈發的嚴重,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此刻的東海鎮所擁有的底蘊,是尋常勢力所不能給予的!

即便是得到了朝廷上下支持最多的遼西地區,就單論發展勢頭的話,根本就沒法與東海鎮相提並論。

當然造就這短時間內便擁有大的飛躍,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趙宗武放寬了,對於鹽源的控制權。

徹底讓蓬萊商會成為遼東鹽業的代言人,這也使得蓬萊商會能夠在東南地區,徹徹底底的籠絡到一批表面上志同道合的盟友,正是因為擁有了這樣一批盟友,才使得蓬萊商會的發展真正紮穩了根基!

而與之並行的原因,還有沈煉、丁修等人徹底拿下了山東的地下勢力,隨著朝廷對於山東剿滅力度的加大,這也使得原本紅紅火火的徐鴻儒叛逆勢力,最終還是栽在了歷史的洪流當中。

而增加的這近乎一年的時間,使得趙宗武徹底收編了山東的地下勢力,這也使得他能夠調動的資源變得更多了。

在這樣一個大爭之世,這手裏掌握的資源越多,那擁有前行的底蘊就會越深厚!

這根底得到了鞏固,那麽隨之而來的就是要大張旗鼓的發展基礎科學啊,雖然說趙宗武這腦海中擁有著很多前衛想法,但是科學這東西是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不斷走出來的。

雖然趙宗武很想造飛機大炮,但是沒有這樣的根底,一切都不過是空談罷了。

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趙宗武在這段時間也是苦心搜集相關人才,終於在調動各方資源後,成功將賦閑在家的徐光啟,郁郁不得志的宋應星,在遼西做官的孫元化,小有名氣的畢懋康盡皆籠絡到東海鎮。

為了能夠讓上述四人來到東海鎮,趙宗武也是損失了一些利益,但是在他看來,只要能夠讓他們來到東海鎮,並且根據自己的提議進行相關的火器研究、地理研究、天文研究等等科研研究,那麽沉澱個三五載之後,他們能給東海鎮帶來的收獲將是巨大的!

在火器一道擁有獨到見解的徐光啟、畢懋康、孫元化、宋應星,為了能夠徹底解決燧發槍量產這一根本,他們已經進行了長達月余的探討、碰撞!

在火器研究的支持上,趙宗武做到了在大明誰都給不了的支持,不管是銀子,還是人才供給,他都是盡最大可能的去滿足,只要能夠解決相關火器的實際缺陷,那麽不管是付出多少,那都是值得的事情。

畢懋康眉頭微皺,言語中帶著幾分亢奮:“想要解決伯爺說的撞針問題,那麽對於東海鎮現有鋼材發展,必須要加大力度去支持,如果說單單憑借著人工去鍛打,那麽想要量產燧發槍,這根本就是不現實的事情!”

除了宋應星的年齡相對來說小一點,徐光啟、畢懋康、孫元化的年紀其實都不小了,對於這些國寶級的存在,些許的言語亢奮趙宗武還是不在意的。

趙宗武這臉上帶有笑意,看向畢懋康認真講道:“畢老說的這一點本伯心中很清楚,早在半月前,東海鎮地方衙署已經開始籌建第一煉鋼廠的相關準備。

或許在工藝上存在著些許問題,但是只要有時間的沉澱,本伯相信東海鎮一定能夠在短時間內,去滿足各類火器對於特殊鋼材的需求!”

既然是研究科學的狂人,那必然在人情世故上存在著欠缺,不然他們怎麽可能會全身心的投入到科研一道上。

“除了對於鋼材擁有需求以外,對於機床的研制也必須加大力度,如果想要做到伯爺說的那種需求,真正量產銃管,這需要的硬性條件有很多,而標準化生產就是最為重要的一環!”徐光啟眉目間帶著堅定,看向趙宗武講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