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戰爭結束(第2/5頁)

5月3日,埃德爾斯海姆和他的參謀乘船渡過易北河,與當地的美軍指揮官取得了聯系。第2天,整個投降談判在施滕達爾的市政廳舉行。然而,美軍指揮官辛普森將軍的處境非常尷尬。首先,他要考慮人權問題,還要兼顧蘇聯方面,更要解決大量人員的吃飯問題。最後,他決定可以接收傷員和沒有武裝的士兵,但是不能幫助德軍建造、修築橋梁,也不能接收廣大平民、難民。因為戰爭結束的時候,他們都要返回家園。

5月5日早上,德軍分別在3個地點進行了易北河渡河行動。包括申豪森和施滕達爾之間被毀壞的鐵路橋,唐格明德附近的一段公路橋,還有幾千米外的費切蘭渡口。

首先,德軍第9集團軍的幸存者開始渡河,而在東岸觀望的人們都在思考他們到底走了多長時間。第12集團軍的防禦圈在蘇軍的壓迫之下正變得越來越小,蘇軍的炮火給難民和士兵造成了更大的傷亡。此時,第12集團軍的士兵百感交集,他們甚至開始怨恨為什麽自己沒有親自將納粹的政權推翻。就在馬路邊上,仍然有納粹黨的告示牌,上面寫著:所有的一切都要感謝元首!經過的德軍士兵將它砸得粉碎。

在渡河過程中,美國第9集團軍的先遣隊對德軍士兵進行檢查,他們搜查黨衛軍、外國志願者和一些平民。他們沒收了德軍士兵的武器、手表和獎章。為了能夠渡河,很多德軍士兵把鋼盔和大衣給了婦女們,希望這樣做可以蒙混過橋,可是大部分人都被發現了,被強行拉了出來。也有其他一些人員想同樣蒙混過關,他們是在蘇聯長大的希維人。他們知道,如果落入蘇軍的手裏,肯定會遭到殘酷的懲罰。4月初的時候,駐紮在奧得河的德軍第9集團軍中,有9139名希維人。可是現在,到達易北河的只有不到5000人。

隊伍中的黨衛軍士兵得知美國人會把他們交給蘇軍,因此他們將證件銷毀,並扔掉了徽章。其中有一些黨衛軍士兵是外國志願者,他們現在只能假裝成勞工。克特爾是黨衛軍第11裝甲擲彈兵師的一名牙醫,他曾在哈爾伯附近的森林裏被蘇軍士兵發現,但是他成功地躲過了那一劫。當時,克特爾出示了帶有藍白條紋的紅色證件,以此瞞過了蘇軍士兵。現在,克特爾又成功地對美軍故技重施,而他的戰友卻被美軍當場識破了。

最後的抵抗

溫克將軍在俾斯麥王子的府邸建立了指揮部。5月6日,橋頭堡已被壓縮至寬8千米、長約2千米的地帶,外圍的防禦部隊彈藥已經不足。蘇軍的坦克、火炮和“喀秋莎”火箭炮輪番攻擊,讓成千上萬排隊過橋的人送掉了性命。

蘇軍在5月6日的狂轟濫炸讓監督平民過橋的美軍部隊也變得非常危險,美軍的第9集團軍擔心蘇軍對自己的部隊造成誤傷,很快將部隊從河對岸撤了回去,並且又向後撤出了一段距離。那些逃跑的難民終於有了機會,他們蜂擁沖過易北河。

溫克將軍的參謀長賴希黑爾姆上校稱:“在此次渡河行動中,很多無法渡過易北河的人都選擇了自殺。有的人試圖使用小遊艇,或者用木板和油桶紮成一個筏子渡過易北河。”

作戰軍官洪布洛特上校回憶道:“我開始使用獨木舟和各式各樣可以用來渡河的小船,真正的問題在於,等一批人渡河後,必須有一個人將船送回來,然而在目前的環境下,沒有人願意這麽做。而且美軍部隊收到命令,可以對載著平民的船進行射擊。後來一些強壯的人用牙咬著電纜遊到對岸,然後系在河對岸的一棵樹上。那些體力較差的人或者婦女、兒童就拉著這些臨時搭起的線過河,最慘的是這些電纜隨時會繃斷,有許多士兵和平民就在過河時被淹死了,有數百人之多。”

5月7日早晨,德軍外層的防禦線開始全面崩潰。第12集團軍剩下的幾門火炮打光了最後的幾發炮彈後,士兵將火炮炸毀。然而,“沙恩霍斯特”師的士兵們表現出了非常強大的凝聚力。可以說,這是德國北部最後一支尚能戰鬥的部隊了。在大規模向河對岸撤退前,他們毀掉了所有的倉庫和車輛。成百上千匹馬四處亂竄,士兵們想把它們趕到河裏,但是這一切都是徒勞的,這樣的景象讓人心酸。

在申豪森橋附近,雷蒂希重新集合了他的殘余部隊。在永遠離開德國之前,他們發出了最後的呐喊:“勝利萬歲!”他們終於穿過了鉸鉗橋,大家把武器裝備全部扔進了易北河。就在那天下午,溫克將軍終於穿過了申豪森指揮所旁邊的那條河。當時,蘇軍對他的船只開了火,他和參謀人員幸運地逃脫了。

與此同時,在柏林城內,蘇軍仍在搜索希特勒的屍體,但這都是徒勞的。5月3日,蘇軍發現了戈培爾6個孩子的屍體。他們看起來像是在熟睡,小臉因為氰化物的作用變得通紅。德國海軍聯絡官福斯中將被“鋤奸團”人員帶進來對屍體進行辨認,當福斯看到面前的屍體時,他的精神受到了巨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