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發明內戰(第6/8頁)

內戰是一場對抗親密敵人的鬥爭:事實上,是反對那些根本不應該被當作敵人的人。公民享有被民法保護的權利——即使說並非所有的公民都能獲得共和國的公職和榮譽,這一點在“平民與貴族的鬥爭”中已顯示出來,但公民依然是唯一有資格獲得共和國公職和榮譽的群體。他們還有義務加入軍團以保衛共和國。[47]公民權,或者說公民的權利,無論在法律上還是政治上都是明確的,而他們相應地義務則是保衛羅馬不受敵人侵犯。內戰推翻了所有這些確定性。這無異於將一個友好的共和國轉變為一個敵對的競技場,是一種入侵蒼白文明的敵意。又是什麽讓“內戰”這個令人不安的新名詞寫入了羅馬的政治辭典?簡而言之,就是一系列對羅馬本身的新威脅。

***

根據普遍的共識,公元前88年,執政官盧修斯·科尼利烏斯·蘇拉(Lucius Cornelius Sulla)帶領軍隊進軍羅馬城,是羅馬內戰的開端。蘇拉也因此打破了羅馬執政官或軍事指揮官的終極禁忌。他之所以能成為羅馬的獨裁官,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他在同盟者戰爭中取得了勝利。以意大利為首的羅馬同盟成員要求平等,特別是要求獲得羅馬公民權,但遭到了羅馬的拒絕。公元前90年,受挫的同盟者開始反抗並試圖獨立,最終在這場為期兩年的戰役中被鎮壓。然而,在那時,羅馬政府不情願地授予了大多數同盟城市公民資格,只是他們的選票在羅馬議會中無足輕重。公元前88年,保民官(Tribune)普布利烏斯·蘇爾皮基烏斯·魯弗斯(Publius Sulpicius Rufus)向元老院提交了一份法案試圖延長同盟者的公民權期限。新執政官蘇拉結束了對同盟國的掃蕩行動後歸來,並宣布該法案是非法的。憤怒的蘇爾皮基烏斯轉向另一個羅馬的軍事指揮官,蘇拉的對手——蓋烏斯·馬略(Gaius Marius)。這導致了隨後一系列的爆炸性事件,並最終促使蘇拉進軍羅馬。為感謝馬略的支持,蘇爾皮基烏斯承諾給他豐厚的回報,即在與本都(Persian)國王米特裏達梯(Mithridates)的戰爭中,羅馬軍隊的軍事指揮權,這一指揮權能夠提供榮譽、勝利以及大量掠奪戰利品的機會。然而,因為該指揮權已經被許諾給了蘇拉,所以羅馬兩名最偉大的將軍之間的沖突已經不可避免了。[48]

作為內戰歷史上的先鋒,蘇拉並不願意他的軍隊與羅馬鬧翻。當他和他的追隨者試圖阻止蘇爾皮基烏斯的法案通過時,蘇爾皮基烏斯帶領眾徒在城市街道上發起暴動;據傳,蘇爾皮基烏斯有3 000名劍士聽命於他。在一場激烈的對抗之後,蘇拉成功逃走了,並誤入馬略家避難。在那裏蘇拉或許和他的對手進行了談判,隨後出於安全的考慮撤出了羅馬。雖然蘇爾皮基烏斯本人未出席,但他的法案還是在沒有反對的情況下通過了,並且他還公布了之前的秘密計劃,將對抗本都國王米特裏達梯的軍隊指揮權轉交給馬略。

如果蘇拉接受這些安排,他將面臨政治前途和個人的毀滅,於是他向他的部隊尋求支持,描述了他所受到的不公待遇。他似乎沒有打算對蘇爾皮基烏斯或馬略采取軍事行動,但效忠他的士兵催促他采取行動。與此同時,他手下的貴族軍官們萬分驚恐,紛紛棄他而去。為他占蔔的人認為一切都有好的預兆。當時,蘇拉夢見一位女神給了他一個霹靂,並告訴他要以此去打擊他的敵人。在這些吉祥的征兆和士兵的鼓舞下,蘇拉帶領軍隊發動了歷史上第一次羅馬進軍。然而,這只是個開始。

元老院派使節與蘇拉的親信接觸;事實上,他們幾乎無能為力,沒有任何力量來對抗蘇拉。當元老院三次派特使來質疑蘇拉的意圖時,他回答說,他是要從暴君手中解放祖國,暗示自己采取的是防禦行動,因此可以被理解為正義行為。40年後,尤利烏斯·愷撒帶領軍隊渡過盧比孔河向羅馬進攻時,也提出同樣的言論。[49]

當蘇拉的軍隊離羅馬只有不到5英裏時,元老院進行了最後一次嘗試來努力阻止蘇拉的進軍。蘇拉承諾要暫緩進攻,但還是派出了一支隊伍繼續向前。當那支隊伍進入羅馬時,他們遭到了平民黨的猛烈抵抗,平民黨用猶如冰雹般的石頭和瓦片攻擊他們,一直持續到蘇拉進城接管一切。蘇爾皮基烏斯和馬略試圖將他們的追隨者召集起來反對蘇拉,但是蘇拉率軍穿過羅馬廣場並占領了國會大廈。第二天,當蘇拉被要求解釋他的行為時,他再次回答說,他是用執政官的權力來保衛共和國,抵禦共和國的敵人。很快他就正式宣布蘇爾皮基烏斯、馬略(已經逃去了非洲),還有他們的10名親信為共和國公敵(hostes publici),因此他們成了共和國的逃犯。然而,蘇爾皮基烏斯被抓獲並被處死。若非如此,蘇拉的這場政變是沒有流血的,因為雙方都努力地阻止羅馬城中士兵和公民之間的沖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