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900年的西歐,或更確切地說是西北歐,似乎已經掌握了終結歷史的秘訣[1]。這裏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技術奇跡。19世紀50年代出生在西北歐的人們,經歷了整個人類歷史上最巨大的“飛躍”。而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大部分將軍就誕生在他們中間。這是以馬和馬車作為交通工具開始的一代人,到了1900年前後,他們卻用上了電話、飛機和汽車。與此同時,其他文明古國卻都病入膏肓,甚至最古老的文明古國中國也正在解體。西歐的幾個帝國接管了世界的大部分地區。英屬印度總督寇松勛爵[2]可不是一個蠢貨。1904年時他就宣布,英國人會像“永遠”生活在那裏一樣,去統治印度。

在德文名著《源於幻覺的戰爭》[3](War of Illusions)中作者指出帝國願景只是一種幻覺。確實,就在1904年到1914年這10年間,英帝國統治的許多地區逐漸變成了數百萬英畝卻又毫無價值的不動產,其中有的地區難以統治,有的地區則不值得統治。在隨後的30年裏,大英帝國又陸續丟掉了印度和巴勒斯坦。

參戰的各國政府都假惺惺地宣稱它們的行為是在保家衛國,其實,它們正在做“帝國夢”。在1914年,最後一個非歐洲的龐大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正在逐漸崩潰。當時,從理論上來說,它的疆域從摩洛哥一直延伸到了非洲的大西洋沿岸,包括埃及、阿拉伯半島,以及高加索地區。即使是那個時候,石油也已經變得非常重要:英國海軍在1912年時就開始采用石油來替代煤炭。巴爾幹半島各國之所以重要,也完全是因為它們擋在了通往君士坦丁堡的交通線上(在當時,就連土耳其人也把它稱作君士坦丁堡[4])。湊巧的是,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我有一段時間住在一個能夠眺望到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房間裏。海峽中散布著各種船只,從油輪到拖網漁船,它們晝夜不斷地通過這裏,數量驚人。博斯普魯斯海峽是歐亞大陸的咽喉,我在當時所看到的情形和1914年時是一模一樣的。

也許,除愛爾蘭以外,“一戰”後的多個和平條約所產生的唯一持久成果,就是現代國家土耳其的誕生。在1919年,列強利用土耳其境內的同盟,比如希臘人和亞美尼亞人,試圖瓜分這個國家。不過,令許多人驚訝不已的是,在一場著名的、史詩般的戰鬥中,土耳其成功地擊退了協約國及其同盟,重新贏得了獨立地位。隨後的現代化進程(不得不被稱為西方化),雖然不是一帆風順,但照樣成就斐然。1995年,我參加了一個關於巴爾幹半島各國的研討會,這次機緣把我帶到了土耳其,並讓我留在了這裏。我要感謝比爾肯特大學(Bilkent University)校長阿裏·多拉馬哲(Ali Dogramcai)提供的幫助。在被稱為“歐洲空間[5]”的土耳其,比爾肯特大學是第一所私立大學,它的成功顯而易見,並在隨後的歲月裏作為一個榜樣被廣泛效仿。在土耳其,我得到了非常多的善意幫助,因此,能夠很容易就理解上了年紀但睿智的帕夏馮·德·戈爾茨[6]在描述他漫長人生經歷時所說的話。戈爾茨與奧斯曼土耳其打了二十多年交道,是一位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高級軍官。他說,他在土耳其“發現了一片新領域,每天都能學到新東西。”

我想通過多拉馬哲教授,代我向比爾肯特大學的全體同人表示謝意,不過,我願在此特地感謝一些朋友和同事:阿裏·卡洛斯曼瑙格魯(Ali Karaosmanoglu)教授和杜伊古·塞澤爾(Duygu Sezer)教授從一開始就非常樂於幫助我。在土俄關系方面,我要特別感謝愛莎·阿爾通(Ayse Artun)、哈桑·阿裏·卡拉薩爾(Hasan Ali Karasar)、肖恩·麥克米金(Sean McMeekin)、謝爾蓋·波多羅托夫(Sergey Podbolotov)給予我的幫助。我也要對葉甫根尼婭(Evgenia)和哈桑·於納爾(Hasan Ünal)表達謝意,他們向我介紹了黎凡特地區[7]的歷史。魯珀特·斯通(Rupert Stone)是我的目標讀者,他閱讀了原稿並給予了切中肯綮的評論,戴維·史蒂文森(David Stevenson)也做了同樣的工作。我的兩位助手察格利·卡亞(Cagri Kaya)和巴蘭·土庫曼(Baran Turkmen)也是我的目標讀者,他們堅持完成行政事務,還學習了俄語,並教我如何駕馭各種寫作工具。

在這一版,我修正了一些錯誤,因此,我感謝那些指出這些錯誤並與我通信的讀者們。

[1] 此處作者仿效弗朗西斯·福山的《歷史的終結》一書的用法,終結歷史的秘訣也可譯為實現了歷史的目的,一般來說,歷史目的指人類歷史的發展具有某種先定目的,如實現“神意”、“理性”、“世界精神”等。——譯者注 [2] 喬治·納撒尼爾·寇松,英國政治家,1898~1905年間任英屬印度總督,曾出任英國外交大臣(1919~1924)和樞密院院長等職。——譯者注 [3]  該書的全名是“源於幻覺的戰爭:1914年至1918年的德國政治”,作者是德國著名歷史學家弗裏茨·費舍爾(Fritz Fischer)。——譯者注 [4]  即今土耳其的港口城市伊斯坦布爾。歷史上曾先後作為拜占庭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首都。在奧斯曼土耳其統治時期,該城既叫君士坦丁堡也叫伊斯坦布爾,1923年之後正式稱為伊斯坦布爾。——譯者注 [5]  1999年5月,歐盟主要國家為尋求歐盟地域範圍內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歐洲空間及其發展規劃的概念。土耳其一直積極申請加入歐盟。因此,作者在這裏將土耳其稱為歐洲空間的一部分。——譯者注 [6] 帕夏馮·德·戈爾茨(Von Der Goltz Pasha)(1843~1916),通稱戈爾茨男爵或者帕夏戈爾茨。帕夏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行政系統裏的高級官員。普魯士軍人,軍事歷史學家,德意志帝國陸軍元帥,德軍總參謀部的異類,人民戰爭理論的開創者,奧斯曼土耳帝國陸軍的重建者。——譯者注 [7] 在歷史上,這一地區的地理界限一直沒有被確定,大體指的是中東托羅斯山脈以南、地中海東岸、阿拉伯沙漠以北和美索不達米亞以西的一大片地區,相當於今天的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五國所在區域。——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