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於修昔底德著作的中文題目

譯者在確定修昔底德的著作的中文題目時,也曾就此展開討論,究竟用“伯羅奔尼撒戰爭”,還是“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呢?經過反復斟酌,最後還是決定用後者。劉文卻堅決主張用前者,認定原著主題沒有“史”的意思,用“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不符合作者原意。

眾所周知,古希臘史學誕生於公元前5世紀,以希羅多德的開創性巨著《歷史》為標志。然而,在希羅多德撰寫其著作的時代,希臘語當中似乎沒有現代意義的“歷史”一詞。於是,他給自己著作取名為“historia”(ἱστορίη)。修昔底德深受這位前輩的影響,其著作也以類似的名字命名。故而,後世學者提及修昔底德的著作時,也常常稱之為“Thucydides’s Historiae”。在古希臘人看來,“historia”與“Philosophia”(φλοσοφία,“哲學”)意義非常相近,都是探索真理的活動,只是其側重點略有不同。

ἱστορίη”本意為“探究”或“調查研究”之意,也指“調查研究的結果”。由此,經過調查研究而寫成的著作,與其說是“歷史”,還不如說是“調研的成果”或“調查報告”。劉文斷定在亞裏士多德之前,“ἱστορίη”一詞尚沒有今日“歷史”這個術語的含義,似乎也太絕對了。據某些注釋家考證,希羅多德在其《歷史》中,就曾經使用過一次。[3]

時至現代,西方學者在整理西方古典文明遺產時,往往根據他們的命名習慣,給歷史事物以一個“現代化”名稱。例如,他們往往站在希臘人的角度,把波斯攻打希臘的軍事行動命名為“波斯戰爭”;站在雅典人的角度,把以斯巴達人為首的伯羅奔尼撒人與雅典人之間的戰爭命名為“伯羅奔尼撒戰爭”(如果站在伯羅奔尼撒人的角度,此戰似應稱為“雅典戰爭”或“阿提卡戰爭”);把成立公元前478年的反波斯軍事同盟命名為“提洛同盟”等等。其實,這些名字未必完全符合其歷史原型的本意。

修昔底德的著作也不例外。嚴格說來,這部著作主題原意為“修昔底德調查研究(的成果)”。可是,作者研究的對象是什麽呢?顯然就是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作者也開宗明義地申明這一點。於是,這部著作的主題也就是敘述戰爭的過程,探究這場戰爭的前因後果。現代西方學者把修昔底德記載這個歷史事件的著作題目譯為“伯羅奔尼撒戰爭”或“伯羅奔尼撒戰爭史”(見下文),都大致切合作者的原意。

專業研究者看到這個題目,一般說來不會產生不應有的誤解。因為修昔底德的著作不僅是一部史學名著,還是一部文學名著。不過,此著在西方史學史上的地位明顯高於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同中國古代許多經典著作一樣,希臘古典作品本來就是“文史不分家”,修昔底德著作題目多一個“史”,既然不違作者原意,也為廣大讀者所接受,何錯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