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戰爭的第十六年。米洛斯的談判。米洛斯人的災難。(第3/4頁)

106 米洛斯人:但是,這正是我們的理由所在。我們現在相信,拉棲代夢人關心自己的利益,必然不會辜負米洛斯人—他們的移民的信任,否則其後果將會使拉棲代夢人失去他們在希臘的朋友的信任,會有利於他們的敵人。

107 雅典人:那麽,你們難道不相信,自私自利關聯著安全,而正義和光榮包含著危險嗎?拉棲代夢人總是要盡其所能,回避會招致危險的事。

108 米洛斯人:但是,我們相信,為了我們的緣故,拉棲代夢人甚至更願意冒此危險。我們比其他人更值得信賴,因為我們靠近伯羅奔尼撒,拉棲代夢人更容易采取行動,而我們的同族關系,可確保我們彼此的信賴。

109 雅典人:你們之間是有同族關系,但是,有先見之明的同盟者所企盼的不是得到援救者的聲援,而是在軍事行動中使他們獲得決定性優勢的力量;拉棲代夢人甚至比其他人更看重這一點。無論如何,因為他們不相信自己本國的資源,在向鄰國發動攻勢時,總是與眾多同盟者聯合行動;現在,在我們控制著海洋的情況下,他們怎麽可能渡海前來援救一個孤島呢?

110 米洛斯人:但是,拉棲代夢人可以派遣其他人前來援助。克裏特海是一片遼闊的大海,控制這片海域的人們想截獲敵方的艦隊,比那些想安全渡海的人們成功偷渡更為困難。[2]即使拉棲代夢人的偷渡計劃受挫,他們還可以進攻你們的國土,進攻伯拉西達兵鋒未及的你們的那些盟邦;你們將不得不為保衛你們自己的國土、維持你們的同盟而戰,而不會為侵占從來就不屬於你們的土地而戰了。

111 雅典人:你們談到進攻者受到某種牽制的情況,你們可能有一天會遇到。但是你們不是不知道,其他人經歷過這種情況,雅典人卻從未有過因為畏懼他人而將前線圍城之師撤回的情況。[2]可是,使我們吃驚的是,事實上,盡管你們說過[7]談判是為了保全你們邦國,但在整個討論的過程中,你們還沒有拿出一個證據使人們相信和認為你們的邦國能夠得以保全。你們最有力的論據就是把信心建立在希望和未來的變故上。你們實際的資源與準備進攻你們的軍隊相比,實在太渺小了,完全沒有取勝的機會。[3]除非你們在我們退出會議後,找到某種更加明智之策,否則你們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就非常不理智了。你們千萬不要因為虛榮心而誤入迷途;當人們處於有失體面的危險之中,同時又極其明顯地會因此而引發過錯的時候,虛榮心將會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因為無數的事例表明,正是那些明明知道自己即將陷入險境的人們,僅僅是因為受到所謂有失體面的觀念的影響,從而導致他們成為有失體面觀念的犧牲品,以至於事實上使他們陷入不可挽救的災難之中。他們招致有失體面的原因,不是由於他們的不幸,而是由於他們的愚蠢。[4]如果你們爽快地接受我們的建議,你們將避免犯這種有失體面的錯誤;你們知道,向希臘最強大的城邦屈服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當雅典人要求你們成為其同盟者,並繳納適量的貢賦,而你們將繼續擁有屬於你們的國土的時候,當你們在戰爭與安全之間作出選擇的時候,你們不致因為沒有辨別能力而作出錯誤選擇。而且,可以肯定,不卑不亢地善待地位平等者,卑躬屈膝地奉承地位優越者,溫和審慎地對待地位低下者,這些都是最成功的處世之道。[5]因此,我們退出會談後,你們要好好地思量一下,你們的邦國處於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你們只有這一個城邦,它的繁榮或是毀滅,完全取決於你們的決定。

112 現在,雅典人退出了會場,留下的米洛斯人所作出的決定與他們在答辯中所持立場一致,其答復是:

[2]“雅典人,我們的決定與以前陳述的一樣。我們不願使我們居住生活已達700年之久的城邦在倉促之間喪失其自由;[8]我們寄希望於迄今一直受到神祇庇護的命運,寄希望於人們的援助,即拉棲代夢人的援助;我們將盡力保全我們自己。[3]同時,我們請求你們允許我們成為你們的朋友而不做任何一方的敵人,請求你們與我們簽訂一個對雙方都適合的條約,然後從我們國土上撤兵。”

113 米洛斯人作了這樣的答復。雅典人在離開談判會場時說:“好吧!從你們的決定中我們似乎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唯有你們認為目前的形勢與未來的形勢相比,未來的形勢更有把握;當你們渴望獲得的東西已經與你們擦肩而過的時候,你們依然熟視無睹。你們既然把你們的一切都壓在拉棲代夢人、你們的命運和你們的希望上面,把信心寄托在它們中間,那麽,你們終將徹底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