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斯巴達在伯羅奔尼撒招致反感。曼丁尼亞人、愛利斯人、阿爾哥斯人與雅典人結盟。曼丁尼亞戰役和同盟的瓦解。(第5/17頁)

41 阿爾哥斯使者抵達拉棲代夢後,就開始與拉棲代夢方面磋商他們所提出的盟約條款。[2]阿爾哥斯使者首先提出的要求是,允許把基努裏亞的土地問題交由某個城邦或個人進行仲裁。基努裏亞位於兩國邊境地帶,雙方對其歸屬問題一直爭執不斷,它包括泰裏亞和安塞涅兩個城鎮,現在處於拉棲代夢人的占領之下。拉棲代夢人則首先聲明,他們拒絕討論此事,但願意根據舊的條約條款達成協議。但是,阿爾哥斯使者最終成功地使拉棲代夢人作出讓步:現在訂立五十年休戰協定,但是,如果拉棲代夢或阿爾哥斯境內沒有發生戰爭或瘟疫,任何一方都可以向對方正式挑戰並通過戰爭方式來解決基努裏亞地區問題,因為過去雙方都聲稱自己是勝利者[31],不允許跨越拉棲代夢或阿爾哥斯邊界進行追擊。[3]拉棲代夢人起初認為這不過是一種愚蠢之舉,但最後,為了不惜任何代價維持與阿爾哥斯人的友好關系,他們同意了阿爾哥斯人的要求,把這一條寫入盟約。但是,在條約生效前,阿爾哥斯的使者得返回國內,向人民匯報條約內容,如果阿爾哥斯人民批準條約,阿爾哥斯的使者就再回來參加海阿金西亞節,舉行宣誓儀式。這樣,阿爾哥斯的使者就回國去了。

42 在與阿爾哥斯人進行商談的同時,拉棲代夢人的使者—安德羅米德斯、腓狄姆斯和安提門尼達斯—企圖把雅典俘虜從波奧提亞人手中接收過來,並把這些俘虜和帕那克敦交還給雅典人。而拉棲代夢人的使者抵達波奧提亞後,發現波奧提亞人自己拆毀了帕那克敦要塞,他們的借口是,波奧提亞人和雅典人在古代對帕那克敦發生過爭執,結果是雙方交換誓詞,約定雙方都不得在帕那克敦定居,但雙方應當把它作為牧場共同放牧。波奧提亞人把他們手中的雅典戰俘移交給安德羅米德斯及其同僚,由他們把這些戰俘移送到雅典,然後回國。他們同時把帕那克敦要塞被拆毀一事告訴了雅典人。在他們看來,這似乎與把帕那克敦要塞交還給雅典人一樣,因為此地已不再被雅典的敵人占有。[2]他們的陳述使雅典人勃然大怒,雅典人認為拉棲代夢人在兩件事上不守信用:第一件是拆毀帕那克敦,他們應該把帕那克敦完整地歸還給雅典;第二件是,雅典人現在獲悉,拉棲代夢人已與波奧提亞人單獨建立同盟,而他們過去在與雅典訂立盟約時承諾,[32]要聯合起來迫使不願接受條約的盟邦接受條約。雅典人還指出拉棲代夢人在其他方面沒有遵守和約的地方,認為他們被拉棲代夢人蒙騙了,因而給拉棲代夢使者們一個很不客氣的答復,然後讓他們離境。

43 拉棲代夢人與雅典人的關系既然惡化,雅典國內主張廢除與拉棲代夢的條約的一派立即活躍起來。[2]這一派的領袖是克裏尼亞斯之子阿爾基比阿德斯,那時他還年輕[33],即使在希臘其他城邦中也可算是年輕的,但他是因其家族門第顯赫而受人尊敬的。阿爾基比阿德斯確信雅典與阿爾哥斯結盟更可取,此外,他認為拉棲代夢人使他的威信受到損害,因而也反對和拉棲代夢人訂立和約;拉棲代夢人通過尼基阿斯和拉齊斯到雅典商議條約,因為他年輕而忽視了他,也沒有因其家族與拉棲代夢人在過去的關系而對他表示應有的尊重,其家族曾負責關照拉棲代夢人在雅典的利益。[34]盡管他的祖父放棄了這個任務,但他認為自己最近已經接過這種任務,他曾關照過從斯法克特裏亞俘虜回來的拉棲代夢人。[3]因此,他認為,無論從哪個方面講,他都沒有得到拉棲代夢人應有的尊重。他首先反對與拉棲代夢人的和約,譴責拉棲代夢人,說他們是不可信的,他們訂立和約的唯一目的就是騰出手來征服阿爾哥斯人,隨後進攻孤立無援的雅典人;現在,雅典人和拉棲代夢人不合,他便私下派遣代表到阿爾哥斯,要求阿爾哥斯人和曼丁尼亞人、愛利斯人一起盡快趕到雅典,與雅典人商議結盟事宜。他說,現在是結盟的有利時機,他會盡力幫助他們。

44 阿爾哥斯人得知這個消息,意識到雅典人並沒有與波奧提亞人秘密建立同盟,而是因此與拉棲代夢人發生激烈爭執,阿爾哥斯人不再進一步關注為簽訂盟約而派往拉棲代夢的使者的磋商結果,而是開始傾向於雅典人一邊,他們認為如果爆發戰爭,他們將和雅典城邦站在一起,雅典不僅是阿爾哥斯的古時候的盟邦,而且和阿爾哥斯一樣,是實行民主制的城邦,還擁有強大的海軍。[2]因此,阿爾哥斯立即派遣使者偕同愛利斯和曼丁尼亞的使者趕赴雅典,商議結盟事宜。[3]與此同時,拉棲代夢的使者也匆匆趕到雅典,其成員包括著名的對雅典人持友好態度的人士—腓洛卡裏達斯、列昂和恩狄烏斯—他們擔心雅典人一氣之下,可能與阿爾哥斯人建立同盟;他們也想用帕那克敦交換派羅斯,並對拉棲代夢與波奧提亞人結盟之事加以辯解,申明該聯盟不會對雅典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