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剃刀的邊緣”(第2/13頁)

阿道夫·希特勒

在離開莫斯科去見杜魯門的前一天晚上,哈裏曼拜會了斯大林。在漫長的會晤結束時,哈裏曼提及,德國人宣稱紅軍計劃立即再度向柏林進攻。

“我們的確即將發起這樣一場攻勢,”斯大林承認,但他試圖否定這次進攻的重要性,於是以一種並不贊成的語氣說道,“我不知道它能取得什麽樣的勝利,但是,正如我之前所告訴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我們打擊的重點是德累斯頓方向。”

就在斯大林說這番話的同時,朱可夫正在做著全力進攻柏林的最後準備。大量火炮和迫擊炮集結到了奧得河以東,準備織成一張這場戰爭裏最大的火炮射擊網。東岸還布下了四千輛坦克,其中大部分已準備好渡河進入屈斯特林—法蘭克福地區。屈斯特林兩側安放了一千七百五十盞照明距離為三英裏的探照燈——以便為沿大路向柏林挺進的主力部隊照亮道路,並且擾亂防守者的視線。

在朱可夫的戰地指揮部裏,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的一次高級軍官會議即將召開。弗拉基米爾·尤拉索夫中校是其中軍銜最低的,只是碰巧出席了這次會議。他是建築工業設備部的一名官員,這個部隸屬於負責拆除德國及其衛星國經濟設施的專門委員會。他的工作是將攻占的水泥廠完整無損地運往蘇聯,以便進行戰後重建工作。他已從波蘭運回了很多水泥廠,每年足可生產一百萬噸水泥。

後來的蘇聯總理尼古拉·布爾加寧將軍第一個發言:“戰爭沒有結束!我們打敗了希特勒,但沒有打敗法西斯主義。法西斯主義遍布世界各地,尤其是美國。我們需要第二戰線,但資本主義者們拒絕把它給我們!這讓我們損失了幾百萬兄弟!”

朱可夫默默地坐在那裏,其他將軍則一個接一個地起身鼓勵與會者們。“現在,美國是我們的頭號敵人。”其中一人說道,“我們已摧毀了法西斯主義的根基。現在我們必須摧毀資本主義的根基——美國!”

海因裏希防線上最為重要的一處可能就是希婁村了,該村以南不遠便是奧得河西岸。屈斯特林—柏林公路沿著山坡穿村而過。朱可夫計劃在這條公路上發動最猛烈的進攻。只要紅軍抵達山頂,便可以看見一條幾乎暢通無阻的大道直達柏林。

希婁防守部隊的質量最為清楚地闡明了維斯瓦河集團軍群糟糕的狀況:戰士們都是戈林的第九傘兵師的新兵,只受過兩個月的步兵訓練。連隊的軍官們都是前任飛行員,雖然鬥志昂揚,但對陸軍戰術卻一竅不通。

守衛者的一個典型便是十八歲的格哈德·科德斯,一個中學校長的兒子。他所屬的團是匆忙拼湊起來的,剛剛在東面的山腳下布下了陣地。戰士們只有手榴彈、沖鋒槍、步槍和火箭筒作為武器,還有六門四英寸口徑的高射炮和幾門反坦克炮做支援。

4月15日晚上,俄國人零星的炮火開始落在他們的陣地上,但上級只是命令他們挖掘更深的戰壕。他們絲毫不知,德軍主力正在秘密向山脊撤退,而他們只是被留在前線佯裝主力。淩晨兩點,兩萬兩千門俄國遠程大炮和迫擊炮突然在寬達七十五英裏的戰線上開了火。火力最為密集的中心區域就在希婁前方。科德斯萬分恐懼,覺得似乎每一寸土地都被掀了起來。

突然,炮火停止了,燈光照亮了屈斯特林—柏林公路兩側。數百輛坦克向山脊隆隆湧來。在黎明前的昏暗之中,德軍防線前大約六百碼處那塊泥濘的平地上,散兵坑裏的德軍士兵開始紛紛往回跑,與科德斯擦肩而過。他們喊著:“俄國人來啦!”科德斯從他的散兵坑裏向外張望,眼前是一幅讓人毛骨悚然的景象:舉目望去,遍地都是大型坦克。第一批坦克越來越近,這時,他看見第二批又開了過來,後面還跟著一群群大步慢跑的步兵。

正在此時,突然傳來一陣驚人的咆哮。山頂上,數百門德國高射炮壓低炮管,向俄國人傾瀉著致命的炮彈。坦克接連中彈起火,上面的戰士們直接被炸飛。幸存的步兵則仍舊尖叫著往前沖鋒。航空兵向他們的隊伍開了火,紅軍士兵開始膽怯起來。幾輛T-34坦克突破了防線的側翼,試圖沿著柏林公路爬上山頂,但很快便被炸毀。黎明時分,遭到重創的進攻者撤退了。

年輕的航空兵們損失很小。他們充滿信心,甚至有些驕傲了起來。這很不錯,科德斯想。不過,當命令從一個散兵坑傳到另一個散兵坑,要他們匍匐著撤向山脊時,他和他的戰友們還是心懷感激。爬到一半時,他們被領到了叢林中的陣地。他們的正面是視野開闊的山坡,便於射擊,身後則是可以藏身的樹林。他們感覺很安全,卻並沒意識到,即使在這次撤退之後,他們仍然是海因裏希防線的最前沿——幾個小時之後,他們便將再次成為朱可夫的主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