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海軍戰略於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的運用(一)(第6/11頁)

2.在墨西哥灣,美國擁有的新奧爾良和彭薩科拉可作為海軍基地。遺憾的是,它們誰都無法與紐約或諾福克相比。因為它們距離歐洲較遠,作為防禦歐洲遠征軍則是很安全的。這種相對的安全,並不單單是距離敵人較遠,還因為敵人一旦在這兩個港口面前出現,其交通線,不管是通過佛羅裏達海峽,還是尤卡坦海峽,都要比其出現在大西洋各港面前更為暴露。這種結果是由基韋斯特和佛羅裏達半島的突出位置所致,因為對美國而言,基韋斯特和佛羅裏達半島具有進攻價值,但是,我在前文也已經提到過,其位置對貿易航運的不利影響。基韋斯特可以作為墨西哥灣各港的前進基地,因其兼顧大西洋和墨西哥灣,所以,它的重要性與價值也就成倍增加。

3.在太平洋,美國擁有舊金山和皮吉特海峽這兩個已經建成海軍場站的基地。它們可以以夏威夷為前進基地,而夏威夷已經得到國人的重視,其作用已經確定,對它的開發也已經開始進行了。巴拿馬運河一旦設防完畢,又可為我國提供一個前進基地,它可兼顧太平洋和大西洋,如同基韋斯特可兼顧大西洋和墨西哥灣一樣。

通過對比和觀察,我相信你們會發現,如果能在長島海峽入口適當設防,我們就可將敵人拒於一定距離之外,從而起到類似佛羅裏達半島迫使敵艦迂回的作用。因此,長島海峽不僅具有防禦優勢,還能對敵人具有進攻的作用。

一般而言,在對擁有兩個以上海上基地的海岸進行防禦時,海軍的最佳部署是將戰列艦集中在最便於其進行進攻的港口,再利用其他海上基地破壞敵人的交通或貿易,導致敵人分散兵力,使其暴露在海軍的攻擊之下。只有擁有壓倒性優勢的敵人,才會分散兵力或忽略其某些據點。以美國大西洋海岸為例,美國戰鬥艦隊就可以紐約為集結地。采取這樣部署的原因,不但是因為它靠近美國的工業活動中心,擁有大量資源,而且最主要的是可通過長島灣和新倫敦和納拉甘西特灣相連,從而在戰術上擁有極大便利,既能迷惑敵人又能確保艦隊順利出動。在日俄戰爭中,俄國擁有海參崴和旅順口,俄國艦隊必須全面分析所有條件後再決定集結點,但俄國人沒有任何理由違反基本原理,即交戰中較弱一方的裝甲艦隊必須集中。

現在,讓我們回到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這一區域,對其仔細研究。前文中,我們已經對基地,以及一流海上列強的前進哨所進行了說明,現在我們來觀察一下西起穆赫雷斯島至阿內加達海峽的聖托馬斯一線上的所有有價值的據點和一些最重要的戰略據點。

我已經為你們選出了六個點,其中兩個端點,即穆赫雷斯島和聖托馬斯或阿內加達海峽的任何其他港口,它們的價值較低。穆赫雷斯島的位置優越卻缺乏資源,無法進行一流防禦,可勉強用作錨地。聖托馬斯或阿內加達海峽的任何其他港口,因為小又缺乏資源和力量,不具備戰略態勢。用我們一貫的位置、資源、力量來衡量該線上的其他四個點,是絕對必要的。尤卡坦海峽對美國的重要性,而使美國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地取得穆赫雷斯島,為其提供可能的力量和資源。穆赫雷斯島距密西西比河南口500海裏,距牙買加600海裏,距基韋斯特345海裏,距哈瓦那約300海裏。穆赫雷斯島緊靠尤卡坦海峽,該處水道寬100海裏。

為了深入地討論我們的主題: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我提到了穆赫雷斯島的作用,但是美國因為已經擁有了關塔那摩和庫萊布拉,曾一度對穆赫雷斯島失去興趣。處於同樣尷尬處境的還有聖托馬斯島,它曾是美國日思夜想的位置。如果數年前同丹麥的談判,美國能從其手中獲得該島,則它將影響美國海軍戰略位置的部署,使該島或庫萊布拉島,成為第二位的從屬於關塔那摩的前進基地,或者更為有利。我對此研究尚不詳盡,但我依然認為,根據其位置和防禦力量而言,聖托馬斯島是可取的。除此之外,聖托馬斯島還具備進攻價值,它附近的水道便於戰鬥艦隊航行。由於美國還沒有取得聖托馬斯島,我希望我的這些設想能引起同行的注意,積極地獲得該島[2]。

自古巴西端至海地東端(從聖安東尼奧角至莫納海峽)長達1100海裏的陸線上,有四個重要位置,它們是古巴的哈瓦那、西恩富戈斯和聖地亞哥以及海地的薩馬納灣,位於古巴和海地之間的向風海峽是一個缺口,寬度僅為50多海裏。我們將在向風海峽會合的多條通路視為一個整體,稱之為向風水道,其寬度比向風海峽還要窄。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在此三角形中心不遠處,有一個橫亙長達千余海裏的巨大障礙,其間除了一條水道外,艦船無法從其他地方通過。如果這條水道被交戰一方牢牢掌握,那麽另一方的艦隊就將處於劣勢,或一支位於這一障礙另一側的分遣隊,想要與位於障礙另一側的主力艦隊會合,只能向兩翼中的一翼迂回,而這將給煤船和補給船造成極大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