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展望未來(第2/6頁)

航空兵有卓越的進攻手段,完全不適合防禦。實際上,將它用於防禦會陷入困難的境地,防禦需要的空中力量比敵方的進攻力量大得多。一戰中雖然沒有明確的進攻原則,但凡是堅決的進攻都是成功的。我們在合適的時機轟炸了波拉,盡管我們的航空兵在最後的關頭一直處於優勢,可奧軍直到停戰那天還一直在轟炸我國的特雷維佐。

幾個月前,英國倫敦進行了一次防空演習,除高射炮和各種部署外,用於防禦的飛機和進攻方一樣多。另外,防禦方知道進攻的日期。進攻方的實力和防禦方不相上下,而攻擊目標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受到限制。一切條件都對防禦有利,可演習結果是倫敦仍然遭到轟炸。

因此防禦應只限於減輕空中進攻的威力,如疏散重要機關、準備防空掩蔽部、采取防毒氣措施以及類似活動,只有特別重要的中心才應由高射炮防衛。因為從物力上來講,不可能有很多的高射炮來有效地保衛整個領土。據說,要有效地保衛米蘭,需要有300個高炮連。計算一下要保證意大利所有重要城市的安全,將需要多少高射炮呢?海岸防禦和對空防禦的情況一樣。既然不可能防衛整條海岸線甚至較重要的海岸要塞,從軍事觀點看,只能保衛最重要的點——堅固的海軍基地。其他各點即使大的海岸城市也只能不加防護或依靠艦隊去保護。同樣,保護領土不受空中攻擊也應該依靠航空兵,它能擊退、打敗、摧毀敵人的空中力量。

唯一一個可靠的防禦空中進攻的方法就是奪得制空權,阻止敵人飛行,同時保證自己自由飛行。要阻止敵人飛行,就必須摧毀它的飛行器。這些飛行器可以在空中,以及地面的機場上、機庫中或工廠中找到。要摧毀它們,就必須有一支能在任何它存在的地方加以摧毀的空中力量。根據這種認識,多年來我一直在宣傳建立獨立空軍的重要性,它是一個足以進行空中作戰來取得制空權的飛行器集群。

一戰中人們還沒有這種認識,當時航空兵只是被當作配屬兵器用來協助和促進陸上或海上的戰爭。當時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空中戰爭,進行的幾次空戰和沖突只是局部有限的活動,而且常常是孤立的一架飛機的活動。人們並不追求空中勝利,只希望取得空中優勢。在停戰之前,雙方根據擁有兵力的多少進行著輔助性的空中活動。今天的情況完全不一樣了,空中力量的規模將導致大群飛機之間真正的空戰。

我們不用討論細節就能明白,能進行空戰又能對地面進行轟炸的獨立空軍能奪得制空權,因為它能在空中或地面上摧毀敵人的飛行器。因此,獨立空軍通過空中進攻能使敵人的飛行器減少到最小,使其在空中戰爭中發揮不了作用。

制空權會帶來以下優勢:

1.它能防護一國領土、領海不受敵人的空中攻擊,因為敵人已經沒有辦法發動進攻,因此,它保護了國家物質和精神的抵抗力不受敵人的直接攻擊。

2.它使敵人的領土暴露在我方空軍的進攻之下,因為敵人已經不能在空中活動,所以我們對它們的進攻很容易,它能對敵人的抵抗給予直接殘酷的打擊。

3.它能完全保護自己領土的陸海軍基地和交通線不受損害,進而威脅敵人的這些領域。

4.它能阻止敵人從空中支援其陸海軍,同時使其無法支援空中。

除了這些優勢,還有一點是最重要的:取奪制空權的一方可以阻止敵人重新建立空中力量,因為它能破壞對方的物質資源和制造場所,這就等於最終控制了天空。

認識到制空權的這些優勢,就應該明確了制空權對戰爭結局的決定性影響。

我已經完整地講述了制空權,因為掌握制空權的一方能阻止敵人重新建立它的空中力量。不僅如此,擁有制空權的一方還可以根據意願增加自己的空中力量。空權受限的國家不得不忍受敵人在空中對自己領土發起進攻而又無計可施,隨著敵人進攻性的空中力量增強,這種進攻也會加強,自己的陸海軍對這種進攻卻束手無策。先不去計算它的物質損失,單對於處於長久恐怖中的民眾及其感到無能為力的軍隊,在精神上就會產生巨大影響。

陸軍和海軍的交通線將被切斷,基地將被破壞,國家向軍隊運送的供應也將完全斷掉或變得斷斷續續和不安全。即使一個國家能夠保護自己的海上航道,有制空權的獨立空軍只要破壞它的商用港口,就能切斷它的海上交通線。這時會有一個很合乎邏輯的想法就是:一個國家處於這樣一種劣勢地位肯定會喪失獲得勝利的信心,這也就是失敗的開始。

仔細想一下,就會認識到這是多麽切合實際。英國的天空被控制後,它英勇的艦隊和海上優勢就起不到任何作用。即使它的商用船能把供應品運到港口,也不能從船上卸下運出。未來戰爭的概況就是:遍布全國的饑餓、荒蕪和恐懼。這樣的情景還不能破除在這個問題上的陳舊保守觀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