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世人眼中,阿富汗從不是一個普通的中亞山國。身為東西方絲綢之路上的要沖,獨特的地理位置曾給這個內陸國家帶來了融合東西方文化的榮耀,更帶來了慘烈的戰爭與殺戮。而且,戰爭與殺戮至今未能平息。19世紀英屬印度總督寇松勛爵有言:“阿富汗就是一杯亞洲的雞尾酒,它的戰略地理位置決定了帝國、地區性大國和眾多鄰國都要來攪和一把。”雄才大略的俄國沙皇彼得大帝曾告訴後人——誰征服了阿富汗,誰就征服了世界。世界歷史上那些偉大的征服者,比如亞歷山大大帝、成吉思汗和跛子帖木兒,都曾到過這個“亞洲命運的十字路口”。近代以來,阿富汗更有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綽號——“帝國的墳場”。

從19世紀大英帝國和沙俄帝國的“大博弈”開始,阿富汗便被置於帝國角逐的戰場中央。經過三次堅忍的抵抗與血腥的戰爭,阿富汗最終擊敗了宿敵英國,實現了不屈的獨立。獨立後的阿富汗力圖振作,在錯綜復雜的國際局勢中尋求安身立命之道,卻還是沒能躲避另一個宿敵俄國。冷戰的嚴酷背景下,阿富汗延續著不幸的宿命。1979年,蘇聯出兵入侵阿富汗,進行了長達9年的戰爭。與英國一樣,蘇聯認定憑借自身的強大實力可以在阿富汗達到本國既定的戰略目標。然而,阿富汗天造地設的自然與人文地理條件卻成了“紅色帝國”運行體制、政治理念和綜合國力的試金石。有利形勢保持不久,蘇軍便陷入了遊擊戰的泥潭。經過漫長的9年,這場試圖征服阿富汗的速決戰變成了持久戰,直至成為紅色帝國的傷心之戰。

戰爭結束,冷戰隨之落幕,“蘇聯”也成了一個歷史名詞。然而和平並沒有眷顧阿富汗。內戰爆發,各派軍事強人為爭奪上一場戰爭留下來的殘羹冷炙而混戰不休。這個已成焦土的國家,漸漸崛起了恪守伊斯蘭傳統教法的“塔利班”。“塔利班”讓阿富汗在文化上倒退回中世紀,同時容留庇護了美國的死敵——“恐怖大亨”本·拉登。於是,“9·11”事件在改變了世界歷史進程的同時,也給阿富汗帶來了又一場戰爭。

這場戰爭一直延續到今天,成為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海外戰爭。阿富汗的土地上,戰爭依舊,只是又換了一代人,又變了幾個對局者。阿富汗令各種偉大的戰略家感到頭痛,人們說美國的阿富汗戰爭實際上是一場永無結局的戰爭。世人從不曾遺忘“帝國墳場”的可怕,更關注這個“亞洲十字路口”的安全,以及亞洲乃至全世界未來的命運。當下的時代充滿變數,中國的崛起讓“一帶一路”逐漸成為世界歷史的新選項;越來越多的人相信,這是接續阿富汗歷史,重塑阿富汗未來的最佳選項。關於這一切,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