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也得忍

一邊是原子彈晴天霹靂似的爆炸,一邊是蘇軍發起的排山倒海般的進攻,首相鈴木告訴東鄉:“讓我們結束戰爭吧。”

征得天皇同意後,鈴木召開了“六巨頭”緊急會議,提出事到如今,唯一辦法就是接受《波茨坦公告》。

只一個蘇軍宣戰,就已讓軍方喪膽,但阿南、梅津等人煮熟的鴨子嘴還硬,他們提出條件,說除非盟國允許日本自己解散軍隊,自己審判戰犯以及限制占領軍數量,否則陸軍不同意投降——海軍早已名存實亡,投不投降都是一碼事,要不然豐田也得跟著上來扯半天。

討論沒有結果,鈴木決定打破先例,由天皇決定,日本是立即接受《波茨坦公告》,還是要求取得陸軍提出的條件。

防空洞裏召開的禦前會議氣氛令人窒息。似乎是為了保持某種神聖感,天皇平時說話的語調跟機器人一樣,但這一次他頗動了感情:“朕已認真考慮了國內外局勢,並得出結論認為,繼續戰爭意味著民族的毀滅,延長世界上人類的流血和殘酷行為。”

他停頓了一會兒,若有所思地凝視著天花板,以便使自己的情緒平復下來。之後他告訴自己的臣僚,雖然《波茨坦公告》提出的解散日本軍隊、懲辦戰犯等條款都是他不忍看到的,可是時間已到,“現在是我們忍不住也得忍的時候了”。

天皇說完,與會的其他人全都站了起來,目送天皇緩步走出會議室。

天皇的想法就等同於命令,再沒有什麽好爭的了。8月10日上午,日本政府召開帝國會議,決定在保留天皇的前提下,接受《波茨坦公告》。

鐘不打不響,話不說不明。日本既已被撬動,美國也宣布了自己的底線:“從投降的時刻起,天皇的權威和日本政府將服從同盟國最高司令。”也就是天皇要不要留,怎麽留,不是你們說了算,得看盟國我們的態度。

在日本表示可以接受《波茨坦公告》的這一天,李梅奉命沒有派他的B-29扔炸彈,而只是在東京上空撒了傳單。同時為了向日本施加壓力,杜魯門讓斯帕茨再準備好兩顆原子彈,一旦日本態度猶疑便投下去,投彈日期初步定在8月13日和8月16日,其中一顆將投在已經被炸得一塌糊塗的東京。

美國的答復在日本高層再次引起激烈爭執。阿南闖進木戶的房間,氣沖沖地說:“盟國的條件會毀滅大和魂,應該打一場決戰。”

鈴木主持的“六巨頭”會議又搞不下去了,他只得第二次請天皇出面幹預。這次涉及了天皇今後的命運和安危,在禦前會議上,天皇裕仁已經是滿臉淚水,他聲音哽咽地說:“眼看著國家被占領,自己還可能被指控為戰犯,是多麽不好受,但我不能再讓臣民受苦,我願意冒生命危險拯救國民。”

見天皇說得如此淒慘可憐,當場有兩個大臣控制不住自己,倒在了地板上。

高級將領們再也無話可說了,盡管他們中的很多人都知道自己難逃戰犯宿命,但還是自發地在宣誓書上簽字,表示服從天皇意旨。阿南在簽完字後,就在陸相官邸切腹自殺,鮮血浸透了他生前所寫的兩卷條幅。

在昭和時代,日本政局一旦動蕩,都會有許多不安分的少壯派軍官冒出來鬧事,這次仍不例外。叛亂者們殺死了近衛師團長森中將,然後偽裝森的命令,企圖清除鈴木、木戶、東鄉等一幹“奸臣”,同時找出和銷毀天皇事先錄好的廣播錄音膠片。

日俘在收聽天皇發布的“終戰”詔書。由於錄音質量較差,再加上詔書使用了漢文訓讀體(閱讀難度猶如中國古代的文言文),使得大部分日本民眾很難直接理解詔書的含義,但他們知道天皇已經宣布日本投降了

結果是哪一樣也沒能得逞。天一亮,政變便土崩瓦解。8月15日,日本人從廣播裏聽到了天皇發布的詔書,宣布向盟國無條件投降。

值得玩味的是,在這份詔書中,自始至終沒有出現過“投降”二字,但聽眾們痛苦和懷疑的眼淚都表明,這只不過是東方人為了保住面子的一種傳統做法而已。如果說得更確切一點,天皇是給他的臣民們提供了一個洋漆馬桶,外面看上去似乎還有些光彩,裏面究竟什麽樣,每個人都很清楚。

羞辱也罷,痛苦也好,都比硬撐著要強上許多。起碼尋常百姓是得救了,他們將從此遠離戰火、饑餓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