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禮後兵

為了迅速結束戰爭,拯救美國人的生命,應該使用原子彈,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歇爾、陸軍部長史汀生都對此深信不疑,最後由杜魯門拍板定案。

從波茨坦會議開始,美蘇不和就初露端倪。杜魯門一方面希望蘇聯能夠盡早加入對日作戰,另一方面又不願給予斯大林更多好處,因此雙方的關系處理非常微妙。原子彈正好給他提供了一個籌碼,在看完原子彈試驗成功的報告後,杜魯門表現得精神振奮。當他再次返回會議室與斯大林交談時,態度已經變了,“他(指杜魯門)對俄國人指指點點,把整個會議都給壟斷了”。

8月2日,波茨坦會議結束。杜魯門找到斯大林,裝作很無意地提了一句,說美國現在擁有“一種破壞力異乎尋常的新式武器”。斯大林也同樣很隨便地回答說,聽到這個消息他很高興,希望美國人“好好用它對付日本人”。

丘吉爾在知曉內幕後,與杜魯門一樣興奮。他認為這樣一來,就可以正大光明地把蘇聯排除於亞洲事務之外:“我們不需要俄國人了。”

看到杜魯門與斯大林交談完畢,他側身向杜魯門走去,然後詭秘地問道:“事情進行得怎樣?”

杜魯門聳聳肩:“他(指斯大林)連一個問題也沒有提。”

一個問題都沒有提,那才叫斯大林。盡管杜魯門的話裏沒有半個字涉及“核”或是“原子”,可大家都是擅長於從心眼裏細針密線進行盤算的行家裏手,斯大林又豈能不知道杜魯門話裏的玄機。果不其然,兩小時不到,美軍聯合參謀部即收到蘇聯紅軍的報告:“蘇聯軍隊正在遠東集結,準備於8月下半月開始對日行動。”

“小男孩”,美國研制成功的首枚原子彈,以濃縮鈾為原料

美國在發出《波茨坦公告》時,就預設了前提:先禮後兵,如果日本不接受最後通牒,那麽沒有別的選擇,只好使用原子彈。

鈴木內閣發表的聲明被認為是對《波茨坦公告》的拒絕。8月3日,新上任的美國戰略空軍司令斯帕茨上將發出命令,要求一旦天氣條件允許,就向日本投擲第一顆原子彈。

原子彈已提前兩天在提尼安島的一個炸彈倉庫內裝配完畢,它除了比普通炸彈更長更粗一些,外形上並沒有太大區別。8月5日上午,天氣預報表明午夜後的天氣適宜起飛,黃昏前,名為“小男孩”的原子彈被裝進了一架B-29轟炸機的彈艙。

強調天氣條件,是為了防止B-29在起飛時墜毀。一般B-29失事還不打緊,若是裝原子彈的掉下去,就會毀掉整個提尼安島以及島上的幾百架飛機。

盡管老天很幫忙,但由於額外負重,當B-29轟鳴著奔出跑道時,看上去起飛還是挺困難,讓看的人都捏著一把汗,恨不能上前出把力把飛機推上天空。

B-29的主駕駛員是當時美軍最優秀的飛行員之一——蒂貝茨上校。在他從容不迫的操縱和指揮下,這架巨型銀色轟炸機終於擺脫束縛,騰空飛上了夜空。

觀看起飛的一名將軍心有余悸地對身邊的軍官說:“我從未見過一架飛機起飛時要用這麽長的跑道,我還以為蒂貝茨永遠也無法把它拉上空中呢。”

蒂貝茨機組的目標是本州東南沿海的廣島,一座幾乎還沒有被戰火損傷的城市。8月6日上午,8點14分,蒂貝茨下令:“戴上眼鏡。”聽到命令後,機組人員迅速戴上了一副電焊工用的深色護目鏡,以便在原子彈爆炸產生強烈閃光時保護自己的眼睛。

扔原子彈前的最後15秒實施自動計時。8點15分16秒,隨著炸彈艙門打開,“小男孩”落了下去。

廣島的天空閃現出一道刺眼的淡紅色亮光,這座城市所有的時鐘都永遠地停留在了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