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歸來

到此為止,除突進市內的快速部隊,美軍三個師的大部隊已從外部將馬尼拉緊緊包圍,其中騎一師、第37師像一把掄起來的鐵錘,從北面狠砸下來,第11空降師固守南面,仿佛是堅固的鐵砧,使得日軍無法尋機退入南面山區。

快速突進的打法,是遇飯吃飯、遇粥喝粥,只要能夠快速插過去,其他均退到其次。城市攻堅戰就不同了,這裏的日軍全都據守在一幢幢大廈裏,很難把他們趕出來。同時出於保護菲律賓平民的考慮,麥克阿瑟禁止使用飛機轟炸日軍的據點或進行空中支援,甚至重炮也被要求盡量少用,這無疑又加大了攻堅的難度。

美軍不得不一幢樓一幢樓地進行攻擊和搜索,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慘重代價。2月7日,第37師終於在堅硬的外殼上敲開缺口,突入馬尼拉市區,得以與前幾天營救戰俘的先頭部隊會合。麥克阿瑟不顧幕僚們的勸阻,搭乘第37師的一輛坦克跟了進來,並發表公報,宣布:“美軍已突入馬尼拉的城區,馬尼拉的秩序將會很快得到恢復!”

然而,戰鬥並沒有像麥克阿瑟說的那樣在短時間內結束,非但如此,還越來越難打了。2月12日,馬尼拉的兩萬日軍收縮至南部濱海地區。這裏有古老的舊城墻,城墻用厚厚的石頭壘起,非常堅固。美軍沖不進去,只得用重炮和迫擊炮連續轟擊,城區被炸成一片火海。

當肅清馬尼拉殘敵的掃尾戰鬥還在繼續時,麥克阿瑟已經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巴丹半島和科雷希多島上。

科雷希多島扼守著馬尼拉灣,不奪回該島,美軍就無法安全地使用馬尼拉灣以及港口設施。除此之外,對麥克阿瑟來說,巴丹和科雷希多還具有深刻的象征意義,哪怕遲一天收回,心裏都會堵得難受。

第37師的兩名士兵在馬尼拉街頭。照片上的鐵絲網和士兵凝重的神情,都顯示著市內作戰的艱險

呂宋島上的日軍與外界的通信聯系早已中斷,這使得美軍在情報收集方面變得較為困難。當時認為日軍在巴丹建立了堅固陣地,並有6000~8000人駐守,就像當初美軍守巴丹一樣,所以麥克阿瑟判斷那裏將有一場惡戰。實際上,巴丹半島上只有少數日軍,抵抗力也微乎其微。

眼見收復巴丹勝利在望,麥克阿瑟抑制不住喜悅之情。2月16日,在幾名參謀的陪同下,他決定親自到前線視察。

一行人乘兩輛吉普車,沿海岸公路行進。麥克阿瑟不斷地催促駕駛員:“向南,向南!”

駕駛員一直開一直開,結果開到了超出戰線8000米的地方,到了日軍的範圍內。如果不是一座橋擋住去路,車可能還會開得更遠。

一批美軍的P-38“閃電”式戰鬥機打這裏經過,還以為他們是日本人,便準備進行掃射。幸虧飛行員還不算魯莽,掃射前用無線電與地面人員核對了一下。地面人員知道麥克阿瑟可能在這條路上的某個地方,馬上通知飛機不要隨便攻擊,這才把麥克阿瑟從自家飛行員的槍口下給救了出來。

麥克阿瑟到前線,不光是為了親眼見證巴丹的最後收復,他還有意觀看正在科雷希多島實施的空降行動。

就在這一天,第503空降團的約1000名士兵在科雷希多最高處的閱兵場和高爾夫球場實施了空降。

根據掌握的情報,科雷希多只有約900名日軍,加上又經過了反復轟炸,麥克阿瑟判斷奪取科雷希多相對會比較容易,用一個空降團“黑虎掏心”,便可一舉奠定勝局。等到空降團落到地面上,他們才發現島上的日軍超過了5000人,跟巴丹的情況正好相反。

日軍對空降行動措手不及,這讓空降團討了一個便宜。不過,日本人接著就清醒過來,並展開反撲。空降團寡不敵眾,傷亡達到了四分之一。

情況變得復雜了。同一天,美軍通過兩棲登陸和持續空降,使科雷希多島上的美軍增加到3000人,然而仍無法一錘定音。

2月21日,美軍拿下了整個巴丹半島,而科雷希多島上的戰鬥似乎才剛剛開始。5000名日軍,如果陣地對陣地,面對面地打,並不難解決,但他們並不是協調有序的部隊,組織相當混亂和分散,而這種狀態的日軍往往最難對付,有許多人甚至不惜炸毀坑道和山頭,和美軍同歸於盡。

2月26日,科雷希多島上槍聲漸息。這場戰鬥充分顯示出東西方兩支軍隊的不同。在極端的武士道精神教育和宣傳下,日本士兵通常都會認為,在戰場上即便自殺也不應投降成為戰俘,當了戰俘不僅同樣可能會被對方處死,而且意味著失去尊嚴。當聽說一些被俘的美國兵要求通過國際紅十字會通知其家人時,他們對此感到非常納悶和詫異:這些卑劣的美國人怎麽會厚著臉皮舉起雙手投降,還要讓他們的父母也為他們感到羞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