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為實

早在萊特戰役時,陸戰航空隊就對地面部隊實施了“接近支援”,但這還只算是小試牛刀,航空隊承擔的任務多是一些例行的戰鬥機任務,比如保護己方的運輸艦隊,攻擊日軍艦船,進行空中巡邏等。

呂宋戰役開始不久,兩個航空大隊集結於仁牙因附近的達古潘機場,合稱“達古潘大隊”。“達古潘大隊”擁有七個中隊的俯沖轟炸機,皆為SBD“無畏”式,這使他們終於獲得了大顯身手的機會。

在馬奇的快速部隊出發後的四天裏,九架“無畏”式一直在行進縱隊的前方和側翼進行巡邏。“無畏”式配備有對空聯絡人員,這些聯絡人員乘坐在裝有無線電的吉普車裏,隨同快速部隊一道前進,並同飛機隨時保持著聯系。一方面,地面部隊指揮官可以通過聯絡人員的報告,提前獲知前進路上的一切突發情況;另一方面,只要地面部隊遭遇抵抗,便可立即呼叫飛機采取行動。

陸軍本身也有航空隊,但過去地空協同的效率並不高,原因是前方部隊發現情況,提出空中支援的需求後,還必須經過陸軍指揮系統的層層認可。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結果往往錯失良機。現在馬奇按照陸戰航空隊的要求,給予管理無線電吉普車的軍官自主權,這名軍官可以不上報就通知飛機攻擊任何目標,以確保地面部隊的前進不受阻礙。

看似又小又老的“無畏”式在陸戰航空隊的調理下,發揮出驚人的潛力,它們的無情轟炸和掃射,使沿路企圖阻擋或襲擊的日軍望風而逃。地面人馬根本不用擔心側翼發生什麽變故,只管心無旁騖地向南猛沖即可。

騎一師師長馬奇將陸戰航空隊視為陸軍最好的朋友,對其贊不絕口:“我可以毫無保留地說,在這次戰爭中,陸戰隊的俯沖轟炸機隊是我所見過的最具有彈性的部隊,他們可以嘗試各種不同的戰法,而且通常都是有效的。對於這些俯沖轟炸機的駕駛員和射手,我真不知道應該用怎樣的語言來表揚他們。”

由於原先效果不佳,另一個師的師長並不看好地空協同,覺得馬奇對陸戰航空隊有些過譽。在他看來,飛機能把炸彈投在前線1000碼以內的地方就要謝天謝地了。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馬奇就把他帶到一線去參觀,當他們到達一線時,正好前線部隊被150碼以外的一個日軍陣地給卡住了。按照陸軍一般的做法,這時就必須等炮兵將日軍陣地擊毀後才能恢復進攻。且不說得耗費很多時間,就算炮兵上來了也會面臨困難——日軍陣地位於山脊反斜面,地面炮火很難打到。

一輛無線電吉普車隨即出現在前方位置,它用布板向飛機指示目標,並且用無線電把目標的具體情形向飛機進行說明。為了準確起見,聯絡人員還向目標位置的上方發射了一發做記號用的白磷彈。

轟炸機中隊馬上行動起來。中隊長在不投彈的情況下,先駕機對準目標飛一遍,等到位置確認,才投下第一發炸彈。緊接著,整個中隊的轟炸機魚貫而進,照葫蘆畫瓢,紛紛把炸彈投在既定目標上。其間,飛機投彈的最大誤差不超過30碼。

日軍陣地頃刻被毀,趴在地上的陸軍士兵聞訊站起,繼續大踏步前進。前來參觀的那名師長目瞪口呆,對馬奇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希望自己的步兵師也能夠馬上獲得同樣的空中支援。

飛機的有效掩護,使得快速部隊的穿插速度達到了每小時48千米。2月3日,晚上7點,他們越過馬尼拉市界,成為盟軍進入馬尼拉的第一支部隊。

在菲律賓遊擊隊的配合下,快速部隊穿過大街,沖散了三五成群的日軍散兵,到達被當成監獄的聖托馬斯大學。一輛綽號為“戰鬥基礎”的坦克撞破前門,快速部隊由此進入,將關押在校園裏的5000名美軍戰俘和美國平民俘虜全部予以解救。

第二天,37師的先頭部隊沖進老比利比德監獄,又救出1500名戰俘,其中有800人都是在巴丹半島上被俘的,這些戰俘都經歷過恐怖的“巴丹死亡行軍”。在以後漫長的三年時間裏,日本人也只給他們提供少得可憐的糧食定量,裏面全是蛀蟲和鳥糞。當被解救出來時,每一個戰俘都已經骨瘦如柴,身上破爛不堪,腳上的鞋也早已磨成了碎片。

但他們仍然是戰士。當麥克阿瑟前來看望時,這些被折磨得憔悴不堪的戰俘無一例外地都站到自己的鋪位前,以立正的姿勢迎接著他們的老長官。

一個戰俘以低沉的聲音對麥克阿瑟說:“您回來了,上帝保佑您!”在那個時候,麥克阿瑟甚至感到了一絲羞愧,他立即答道:“我來遲了,但是,我們到底還是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