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絕活的時機

為了照顧山下的面子,由山下直轄的“尚武集團”對第14軍展開了反擊,參戰部隊除一個步兵師團和一個步兵旅團外,還包括坦克師團的一個連隊。

結果當然只能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僅1月16日和17日兩天,日軍就被打掉了9輛坦克,陣亡250人,而美軍僅死傷了85人,外加損失3輛卡車。

第14軍向前推進的速度大大加快,至1月21日,已抵達打拉,此地距馬尼拉只有一半的路程。麥克阿瑟對這樣的進度基本是滿意的,當記者要他對何時結束戰鬥發表評論時,他也變得從容自信了許多:“我沒有確定的時間表。這次作戰的進展速度是迅速的,而且遠遠超過了所有的希望和預計。”

“九七式改”(右)擊毀美軍的M4A2。九七式坦克安裝的是短炮管,主要用於支援步兵,反戰車能力很弱。為對抗盟軍的新型坦克,才在炮塔上安裝了長炮管,謂之“九七式改”。呂宋戰役中,日軍用三輛“九七式改”實施伏擊,全部損失後擊毀了三輛M4坦克。這是該型坦克最成功的一次戰例,此後它在對陣M4時即完全處於被動挨揍的地位,原因還是雙方在性能上相差太大。“九七式改”要在接近200米時才能貫穿M4的正面裝甲,而M4在1000米外就能擊破“九七式改”

不滿意的是山下。他已經打急了眼,在第一次反擊失敗之後,又在1月23日晚發起了第二次反擊。

這次更慘,面對已經裝備齊全重型坦克和火炮的美軍,日軍很快就變得只有招架之力。坦克師團的旅團長重見伊三雄少將乘著指揮車往前沖,“謝爾曼”迎上前去,幾發炮彈,就將重見連人帶車給炸飛了。

到1月24日,第14軍又前進了16千米,已靠近克拉克機場。

起頭易,到底難。距離目標越近,地面戰鬥也越激烈。負責防守克拉克的是山下三大戰鬥集團中的“建武集團”,該集團突然出動一個坦克旅,幾十輛坦克密密麻麻地沖過來。在缺乏坦克支援,且重武器和火箭筒不足的情況下,突前的第161步兵師被迫撤退,整個戰線也隨之後移了近兩千米。

第14軍遭遇到了自登陸以來最頑強的抵抗。接到報告後,麥克阿瑟急忙驅車趕來,在他的調度下,一批無後坐力炮和火箭筒被緊急運至161師陣地。利用這些反坦克利器,161師在將日軍坦克一輛接一輛地擊毀的同時,乘勢前推,重新填補了戰線上的缺口。

穩住陣腳後,第14軍又繼續向“建武集團”發起進攻。“建武集團”是三個集團中戰鬥力最弱的一個,陸海空部隊的地勤人員都雜亂無章地混在裏面。特別是第四航空軍的殘部,因為富永的出逃,人心散亂,連陣地都沒能構築起來,加之集團長官冢田理喜智中將又剛剛到任,不熟悉情況,導致該集團漸漸失去了抵抗能力。

到第四天,麥克阿瑟終於將克拉克機場收入自己囊中。克拉克機場是日軍在菲律賓群島上最大的空軍基地,當肯尼前來察看時,機場附近仍有600多架日機,其中的500架已經被炸得體無完膚,但另外100架因為藏在樹林裏,或完整無損,或只受到輕微損傷。

美軍工兵部隊迅速填平了跑道上的彈坑,沒多久,整個機場便整修一新,從戰鬥機、重型轟炸機到運輸機,均可在這裏起降。這時,即便減少海上艦隊,麥克阿瑟也不用過分擔心灘頭陣地遭到襲擊和地面部隊缺乏空中支援了。

1月28日,第14軍距馬尼拉僅48千米,其戰線已拉得足夠長。不過由於幾次反擊的失敗,山下已失去了切斷美軍進攻線的信心。在他的三個作戰集團中,“建武集團”已陷入崩潰狀態,“尚武”“振武”也逐漸受到壓迫,所有日軍都想趁美軍先行占領馬尼拉的機會,在山裏暫時喘息一下。同樣,第一軍除了保障第14軍和堵住日軍的下山道路外,一時也難有更多作為。

當一個新的僵持狀態出現時,高手再次展現絕活的時機也就到了。

正在萊特島負責清剿的第八集團軍司令艾克爾伯格中將奉命抽出部隊,加入呂宋戰役。1月29日,該集團所屬的第11軍在克拉克以西海岸登陸,封住了日軍往巴丹半島逃竄的道路。兩天後,艾克爾伯格又親率第11空降師在馬尼拉以南登陸。

盡管在指揮過程中,因為性格及看法不同,麥克阿瑟與艾克爾伯格之間時有沖突,但作為麥氏手下的第一猛將,艾克爾伯格還是越來越受到重用,到新幾內亞時期的比亞克島之戰結束,艾克爾伯格即升任新成立的第八集團軍司令。由此也可以看出,戰爭時期的將領要獲得提升,主要靠的是能力和戰功,而不僅僅是人脈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艾克爾伯格的風頭已經超過了麥克阿瑟的老同事克魯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