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馬尼拉沖刺

缺乏空中支援,缺乏必需的糧食、武器彈藥,這都是三年前麥克阿瑟面對本間部隊登陸時所遭遇的困境。當時就有軍事分析家認為,麥克阿瑟沒有必要死守仁牙因海灘,結果不但沒有守住,還空耗了兵力。

山下在萊特已經投入了太多力量,到萊特戰役結束時,第14軍只剩下9萬“拖泥帶水”的部隊。為組織呂宋戰役,大本營派來了第10師團、第19師團等部。山下也就地進行征集,把受過軍事訓練的日僑以及海空部隊的地勤人員都收羅起來,使兵員達到27萬。

對於這27萬人馬,山下認為應該精打細算,不能像萊特戰役時那樣用於一次性決戰。具體來說,就是打持久消耗戰,能拖多久就拖多久,“菲律賓地區廣大,我們可以盡情地打”。

原先,山下曾想學麥克阿瑟,將部隊集中於巴丹作戰。但巴丹面積太小,容納不了這麽多人。他因此將所轄日軍分成三個作戰集團,分別防守三個不同的山區。仁牙因海灘沒有發生激烈戰鬥,實乃山下有意為之,他要“把敵人放進來打”,到預定山區予以消耗。

兩棲登陸戰的配方都差不多,要做出不一樣的味道,還要靠指揮策劃者事先事後的精心準備

當美軍登陸時,形成阻礙的主要不是步兵,而是朝海岸俯沖過來的幾架“零”式。美軍早已做好了應付的準備,灘頭上用高射炮組成了牢固火墻,“吉普航母”上的飛機也如猛虎撲食一般撲過來。不一會兒工夫,攪局的這幾架日機便冒著黑煙栽進了大海或沙灘。

整個上午,麥克阿瑟都站在“博伊西”號的艦橋上觀看兩棲登陸戰,直看得他熱血沸騰,激動不已。

五個小時後,他帶著部下和幕僚們上岸了。這時海軍已搶修好了一個水泥面凸堤碼頭,麥克阿瑟一行完全可以沿著這個碼頭上岸,但上次萊特戰役的經歷,讓他認識到涉水上岸的舉動不僅足夠拉風,還能引起新聞輿論的興趣和高度關注,於是他重復了這一場面。

傍晚時,5萬多陸軍及其裝備安全登岸,一個寬27千米、縱深達到6千米的延伸灘頭堡也隨之建立起來。麥克阿瑟對此很滿意,他發表了一份公報:“解放菲律賓和控制西南太平洋的決定性戰役已經到來!”

與當初本間的作戰計劃相似,美軍在仁牙因海灘登陸後,隨即沿中央平原南下,向馬尼拉實施攻擊。

中央平原地勢開闊,交通四通八達,無險可守。山下也早已放棄了這一地區,日軍全都躲在兩側的山裏。麥克阿瑟了解菲律賓的地理,過去防守菲律賓時,他同樣也沒有在中央平原屯兵作戰。若按麥克阿瑟的脾氣,他就會長驅直入,大步突進。然而,克魯格在性格上是與麥克阿瑟相反的人,他平時作風謹慎,不喜冒險,而且作為前線負總責的指揮官,他必須考慮兩側的日軍會不會乘機攻其側翼,甚至襲擊美軍側背,切斷前線部隊與仁牙因供應基地的聯系。

寧可慢,不可險。基於這一宗旨,克魯格采取了穩紮穩打的戰法,一邊前進一邊等待後續部隊上來。登陸後的四天裏,克魯格部隊只向前推進了16千米。

馬尼拉尚在185千米之外,按照這個速度,起碼需要兩個月才能到達馬尼拉城外。而在進攻呂宋之前,麥克阿瑟向華盛頓做出的保證,是登陸後兩周內就能解放馬尼拉。

兩周與兩個月,時間相差實在太多。這時,已有盟軍戰俘僥幸從集中營逃出。據披露,幾周來,處於歇斯底裏情緒下的日軍已開始對戰俘展開秘密屠殺,在巴拉望集中營,有150名美軍戰俘被殘忍殺害。當事人講述的細節慘絕人寰,聞所未聞,軍方負責記錄的情報官員盡管見多識廣,但在傾聽的過程中也不由得露出了驚駭的表情。

從“巴丹死亡行軍”起,類似的報告都對麥克阿瑟造成了極大的精神折磨。三年來,只要在他面前一提“巴丹老兵”,他的心就會像針刺一樣痛。他知道,解放馬尼拉的進程每延誤一天,“巴丹老兵”就會增加一天的危險,如果真是兩個月,很可能沒等美軍沖進馬尼拉,戰俘們就已被殺得精光了。

此外,海軍那邊的硫黃島戰役急等著開張。尼米茲向麥克阿瑟提出要求,借給金凱德的艦船一個月後要送還,他好用來進攻硫黃島。

過早把艦船還給尼米茲,麥克阿瑟擔心日本海軍會從背後攻擊他的灘頭陣地,而光憑民都洛機場的飛機,又不足以應對這種威脅。因此,麥克阿瑟計劃在拿下克拉克大型機場,擁有相當數量的飛機後,再歸還艦船。

克拉克機場在馬尼拉,到不了馬尼拉,就別想占據機場,弄不好硫黃島戰役還得再次推遲,這樣麥克阿瑟的責任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