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戰法

哈爾西本可以直接率戰列艦和航母兼程南下,但又帶上了需要加油的驅逐艦,驅逐艦一加油便拖累了整體,行程幾乎可以用慢如蝸牛來形容,直到下午4點,艦隊才把速度提上去。

進入薩馬海海域後,哈爾西兵分數路,他自己率直轄部隊向聖貝納迪諾海峽疾駛,想搶在前頭,把栗田部隊的退路給堵住。午夜剛過,他終於到達了離聖貝納迪諾海峽不遠的地方,但還是晚了一步,栗田部隊已經通過海峽撤了出去,回到錫布延海,尚未進入海峽的只有一艘“野分”號。

北上未竟全功,南下又是如此結果。向北300海裏,向南300海裏,敢情我這一天都白忙活,就剩給你們跑腿了?哈爾西氣不打一處來,他把一股無名火全都發泄在了“野分”號身上,炮擊加上魚雷,很快就把這艘倒黴的驅逐艦給打了個底朝天。

炮塔被擊中冒煙的“大和”號。姊妹艦“武藏”號的沉沒,給之前相信大和型戰列艦為不沉艦的日本海軍帶來很大沖擊。不少人相信,“武藏”號是代替“大和”號毀滅的,而“武藏”號的悲劇也一定會輪到“大和”號

鉆進錫布延海就算完了嗎?做夢!第二天天剛亮,哈爾西向錫布延海派出戰機,對仍在逃竄中的栗田部隊接連實施了三輪空襲。

栗田已經給大西發去了電報,但與前三天一樣,當他遭遇天樣大、火樣急的困境時,陸基飛機仍然連半個面都沒露。栗田部隊除了光著膀子挨炸,毫無辦法。

美軍的第一輪空襲就擊傷輕巡洋艦“能代”號,並使其失去航行能力,“大和”號也被兩發炸彈擊中。從第二輪起,美機目標重點對準“大和”號,出動的是B-24“解放者”。B-24是四發重型遠程轟炸機,號稱“空中霸王”,500千克的大炸彈威力驚人。

在B-24的猛烈轟炸下,“大和”號連中兩彈,第一發炸彈在艦體外部炸出個大洞,“大和”號錨室進水,這意味著它再也不能拋錨,即使回到港灣,也只能在港面漂泊了。另一發炸彈則擊中了“大和”號第一號炮塔左前方的水線部位,炸開了一個黑乎乎的大洞。在挨炸的過程中,“大和”號巨大的艦體就像遭到地震的建築物一樣劇烈搖晃著,艦身周圍炸彈激起的水柱有大樓的一兩倍高,落下來的海水好幾次都濺到了栗田身上。

第三輪空襲接踵而來。“能代”號就此被送入海底,盡管“大和”號施展渾身解數,以最大航速行進,仍被三發炸彈連續命中,湧入的海水達到3000噸。

“武藏”號已葬身海底,莫非這次要輪到“大和”號了?為使這艘超級戰列艦保持平衡,艦員拼命注水,“大和”號的後部被注水2000噸,加上湧入的海水,“大和”號總共容納了5000噸海水,相當於一艘巡洋艦的重量。

還好,這個肚子脹得鼓鼓的大胖子還能堅持。在跌跌撞撞地航行大約1000海裏後,它和其他殘兵敗將一起逃出錫布延海,踉踉蹌蹌地返回了基地。

從林加錨地出發時,栗田部隊共有35艘軍艦,等到達基地時,已銳減至15艘,幸存艦只除“雪風”號驅逐艦奇跡般地完好無損外,其余全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損傷。最明顯的標志是,由於艦體鉚釘松動,造成了重油泄漏,導致各艦返回港灣時,艦艉都拖著長長的重油尾跡,看上去就好像是滿身血跡的陸軍部隊敗退到了營地一般。

艦只被折騰壞了,艦員更沒少受罪。連續三個晝夜,栗田及其部下長時間置身於濃濃硝煙中,即便回到港口,衣服上仍散發著一股硝煙的臭味,他們出發時身上的那股殺氣也完全被垂頭喪氣替代。

日後檢討,栗田承認,停止突入萊特灣,是萊特灣大海戰的根本轉折點,也確實是他犯下的一個巨大錯誤,他就像是“一名棒球比賽中失敗的投手”。不過,栗田同時表露了自己的委屈:“我的艦隊是經受敵空襲的世界紀錄的創造者,‘大和’號連續遭到敵機19次空襲……”

栗田部隊的作戰海面是陸基航空兵活動的最佳區域,陸基航空兵協助艦隊作戰,本來也是“捷1號”計劃中的重要環節,可是在長達三天的海戰中,栗田卻沒有從航空兵部隊那裏得到任何援助,既無直接護衛艦隊的戰鬥機,也沒有搜索機幫助他進行偵察,栗田為此深感憤懣。

公正地說,在這件事上,栗田倒真有些錯怪大西。對援助艦隊作戰,大西不是“不想為”,而實在是“不能為”。

早在萊特灣大海戰開始之前,大西曾就掩護栗田部隊突擊一事,向聯合艦隊司令部拍發請求電,表示以他現有的條件,要為栗田部隊配備戰鬥機,起碼得等上兩三天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