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過海(第2/2頁)

這是細節決定結果的最好例證。一個積極維修,一個缺乏維修,仿佛睫毛那麽短的差距,竟然就成了勝負的界限。麥克阿瑟日後高度評價空中力量在布納戰鬥中扮演的角色:“在戰場支援、補給輸送和人員運送等方面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為戰鬥的勝利構築了堅固的基石。”

繼首開在戰場上大規模使用空運部隊的先例後,美澳空軍再顯威力,他們依靠新機場和數量上的優勢,逐漸逼退了曾在海面上肆虐的日軍航空隊。

海面上空的日機一消失,恢復海運水到渠成,隨後感到壓力巨大的是麥克阿瑟本人。

美國政府的“先歐後亞”政策,使得能夠投入太平洋戰場的資源十分有限,而在整個太平洋戰場上,西南太平洋戰區得到的補給又更為有限。按照麥克阿瑟的說法,他的軍需計劃系數,低於世界上的任何戰場或地區,有時甚至低於通常數字的一半,“在1942年的最後一個季度,戰爭已進入緊要關頭,但從美國運來的給養不及10萬噸”。

給前線提供給養是麥克阿瑟的事。他問華盛頓該怎麽辦,陸軍部給他發來了一份法不傳六耳的指令:“盡量利用當地的資源!”

說白了,就是要讓澳大利亞提供給養。這個時候,麥克阿瑟就要感謝澳大利亞總理柯廷了,人家是要什麽給什麽,不怕他不給,就怕你不要。

後來的史實證明,當時美國政府給西南戰區的給養確實是所有戰區中最少的,他們所需物資的三分之二均為澳大利亞當地產物,西南戰區基本能做到自給自足,有時還能為同樣窘迫的南太平洋戰區增援一些補給。

艾克爾伯格的運氣特別好,當他來到布納的時候,所有瓶頸問題都已有所緩解,運輸艦隊也得以起航。運輸艦隊的到來,不僅改善了前線的食物供應,還為美軍提供了作戰急需的機槍槍架、榴彈炮以及裝甲運兵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