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打蛇打七寸

如同外貝加爾方面軍一樣,遠東第一方面軍也轄有四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梅列茨科夫將其中的紅旗第一集團軍、第五集團軍組成方面軍突擊集團,以求迅速擊破關東軍邊境防線以及築壘地域。

8月8日,各集團軍在出發點休息並等待進攻命令。按照計劃,梅列茨科夫準備采用柏林戰役的經驗,在深夜發動攻勢。到時蘇軍會先用探照燈的燈光擾亂日軍的視線,接著實施猛烈的炮火準備,最後再進行全面攻擊。

遠東地區的天氣狀況非常復雜。同一天,大興安嶺、沈陽一帶還是晴朗無雲,可是在哈爾濱、松花江平原直至濱海地區,天就好像突然裂開了一個口子一樣,轉瞬之間雷電交加,暴雨如注。

幹涸的山地河川和溪谷變成了奔騰的洪流,到處伸手不見五指。這一突發情況不僅增加了突擊部隊在行進中的困難,而且也打亂了方面軍的既定計劃。

隨著夜幕降臨,在梅列茨科夫所在前線指揮所周圍已布滿了軍隊,所有軍事人員及技術兵器也都做好了充分準備。一句話,大家全都動起來了。

成千上萬的人凝神注視著漆黑的夜空,並不時觀看手腕上的表針,他們在等待著攻擊的信號。這無疑是最令戰役指揮者焦慮,同時也是最考慮其意志和決斷力的時刻:究竟開火還是不開火?

如果能夠再搜集一些補充情報,或是向氣象部門咨詢濱海下一步的天氣變化情況,決策上顯然會更有把握一些,但這些都來不及了。梅列茨科夫只能根據已有的資料來進行判斷,而這些資料都在告訴他:不要遲延!

沉思片刻,梅列茨科夫發出了攻擊令。

攻其不備

當攻擊令下達時,在兩三公裏外的邊境線上,日軍正在築壘地域中的選定支撐點裏進行正常休息。7~8月,濱海防線的日軍曾接收到上級和友鄰部隊傳來的情報,顯示日蘇之間的態勢不容樂觀。可是來自關東軍總司令部的指示卻相當樂觀,說是不到明年春天,老毛子決不會輕動。

既然總司令部都這麽說,大家也就都不願鹹吃蘿蔔淡操心了。前方如此,後方也一樣,軍官們正在開長達五天的冗長會議和桌上推演。

8月8日這天晚上,邊境日軍更加懈怠:外面大雨傾盆,誰吃飽了飯沒事做,會半夜三更地來敲門打戶哇?

日軍的懈怠只會持續幾個小時,因為很快天就要亮了。不過對於先遣支隊來說,已經足夠。

以夜色為掩護,紅旗第一集團軍所屬先遣支隊率先越過國境線,沿著興凱湖以西突進。在突進過程中,先遣支隊端掉了日軍的國境哨所,擊退了幾小股敵人,接著就一頭闖入了原始森林。

防守興凱湖西部的是關東軍第一二六師團,其防線長達一百公裏,要想做到逐段防守是不可能的。先遣支隊所進入的原始森林,縱深達十二至十八公裏,不僅地形起伏很大,而且到處是茂密的樹木、沼澤、溝壑和溪流。此外還有一片片稠密的灌木叢,灌木叢被藤葛和野葡萄纏在一起,對步兵的運動形成了很大阻礙。

這樣的地方,別說是大兵團,小部隊也會視之為畏途,自然而然成了被日本人忽視的“間隙地”。

可是梅列茨科夫要鉆的恰恰就是這個空子,如果用中國的孫子兵法來概括,這就叫“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紅旗第一集團軍成立於1938年7月,成立不久就參加了張鼓峰戰役,具有一定的對日作戰經驗。不過在遠東戰役打響的第一天,他們最主要的任務卻不是與日軍面對面捉對廝殺,而是在原始森林中開辟出一條通向成功的道路。

這其實比作戰更為艱辛,也需要做非常精心的準備和安排。以步兵三〇〇師為例,該師成立了一個由一個步兵營組成的先遣支隊,並部署於師行軍縱隊的最前列,以便先行開出一條急造軍路。

由於仍有敵情顧慮,開路的同時還得做好隨時打仗的準備,師部專門為先遣支隊配屬了五輛T-34坦克、兩個沖鋒槍連和一個工兵排。開路時,主要由坦克兵推倒樹木,工兵和普通步兵在沖鋒槍手的掩護下,對道路進行清理。

與其他地方相比,在原始森林中清理道路要費事得多——森林裏的土質是黏性的,越往前走越泥濘,尤其行軍路線上的一些沼澤地段更是令人望而生畏。

為了供重型技術兵器通過,先遣支隊在清理路面後,還必須再用小圓木和樹枝對路面進行改善。在三〇〇師的地帶內,一共鋪設了十一公裏以上這樣的急造軍路。

對於開路工程而言,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工程工兵營上來了。

工程工兵營隸屬於集團軍道路工程隊。整個工程隊編有四支工程工兵營,第一支工程工兵營在到達自己築路地段的終點後,就停下來拓寬指定的急造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