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擊先驅 ——抗戰中傅作義指揮的“閃電戰”

抗戰時期,由於兵員素質和戰術思想的局限,國民黨軍主要采取的作戰方式是陣地戰,敢於和機動、火力都占優勢的日軍進行運動戰的可謂鳳毛麟角。然而,在北方戰場上,有一位國軍的將軍30年代初期就開始玩“閃電戰”的把戲,比希特勒還早。此人,就是人稱“七路半”部隊的指揮官傅作義將軍。

“七路半”,是國民黨軍中對華北傅作義部隊的一種獨特稱呼,意思是雖然傅老總不是八路,也就差那麽一點兒了。抗戰中,傅作義將軍所部,是華北的一支重要抗戰部隊。

傅作義,字宜生,時任綏遠省主席,三十五軍中將軍長。

“七路半”這個稱呼,原因眾說不一。有講這個說法最初來自日偽,因為傅軍作戰比較積極,一些戰術作風類似土八路。這一點給日軍的情報系統造成了相當的混亂。薩曾在日本看過一份華北地區共產黨軍序列資料,日軍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把傅作義部下的三十五軍、新編第三十二師統統劃給了共產黨,若老蔣看見不知該作何想法。傅作義在抗戰期間比較親共,可能也是一理。1938年他曾經大量接受共產黨員入其部隊工作,借鑒其政治工作和作戰方法。當時傅部只有兩個師,兩個師的政治部主任閻又文、康保安竟然都是共產黨。雖然後來傅作義和共產黨打了兩年多內戰,且一度被共產黨恨得咬牙切齒,但香火情未斷,綏遠和平起義,這兩位都是傅作義方面的代表呢。此外一個原因大概是因為傅軍從上到下作風簡樸,傅作義本人布衣粗食,在國民黨高級軍政人員中比較罕見。從正統的國民黨官員眼裏看來,這就有點兒像共產黨土八路了。杜聿明曾經在國防部高參郭汝瑰家看到一個有洞的沙發,於是猜測郭是共產黨,原因是國民黨裏面沒有這麽樸素的。

這樣一來,傅作義所部被叫做“七路半”倒也情有可原。

有趣的是,閻錫山也十分簡樸——至少對外如此,但從來沒人說老閻是共產黨。這因為老閻的簡樸透著邪門,不但不像國民黨,也不像共產黨。閻的騎兵軍軍長趙承綬曾回憶,有一次高級將領開會,不知不覺過了時間。於是閻下令廚房備飯,大家吃了再走。入席後將領們卻唯唯諾諾,無人下箸。原因?十幾個人,除了饅頭,桌上只有八寸大一盤炒雞蛋……見大家拘謹之狀,閻錫山一拍桌子,“你們倒是吃啊!”長官熱情相邀,大家互看一眼,頓時踴躍起來,只見將星閃爍,筷子齊飛……最後大家吃好,敬禮告別的時候盤裏居然還能剩下三分之一。

閻老西的炒雞蛋真經吃啊。

閻長官心裏有話——反正你們回去也不會餓著。

傅作義雖然也是山西人,還沒有“簡樸”到這個份兒上。傅作義的部隊,說來來源相當復雜。傅本身是閻錫山的老部下,抗戰爆發後才自己獨立出來。他的部下有黃埔軍校的、有徐永昌國民第三軍的、有民團保安隊出身的、有馮玉祥的西北軍、有蒙古騎兵旅,還有閻錫山手下十三太保的余脈,可說魚龍混雜。然而,經過傅作義的手,這些部隊卻都具有了相當的戰鬥力,在當時的華北堪稱勁旅。他部下的將領對他,也有著特殊的忠誠。

傅作義部下的“一字並肩王”陳長捷曾經說過傅作義的特點,這個人“不說硬話,不作軟事”。真實的傅作義,有著很高的軍事天賦,又是一個極重感情的人。有記者回憶,抗戰中采訪傅作義,談到他為了赴援太原被迫放棄經營多年的綏遠,而使綏遠落入日軍手中,傅竟至哽咽難語。他待人寬厚坦誠,大公無私,又能夠破格提拔,戰陣中從不肯輕棄部下,因此取得了極高的威望。而部下在他手中,也覺得可以讓自己的才能得到極好的發揮,因此對他死心塌地。可以說,傅作義集團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集團,傅作義的個人魅力正是它的核心。

在傅作義集團中,傅作義被稱作“老總”、“傅先生”。直到1980年,關於綏遠起義,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派人采訪傅作義的老部下、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三兵團司令董其武上將時,董其武依然不變地稱呼傅作義為“傅先生”。談到綏遠的事情,他說:“我多年來一直隨傅作義先生做事,在他多年思想教育的啟發和愛國思想的影響下,我個人可以說一直是跟著傅先生走的。”

愛戴之情,雖歷三十年而不變。

傅作義,在國民黨軍中稱為“守城名將”,這是因為他一守天鎮、二守涿州、三守遵化出了名。無論西北軍、東北軍還是日軍都拿不下他的陣地來。實際上在此之後,傅作義守城的成績並不理想,他在抗戰中更擅長的作戰是運動戰。甚至,還一度打出過類似“閃電戰”的戰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