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戰 ——從惡戰到投降

在圖書館看到《日中戰爭——一個士兵的證言》這本書,接著又讀了這個作者的另一部作品《恩仇的大陸——華中戰線轉戰譜》,其中,關於日軍與新四軍作戰的一段史實,覺得頗值得研究。

作者川崎春彥,時任日本陸軍軍曹,衛生兵兵長。昭和18年(1943年)應征入伍,先後參加衡陽、桂林諸戰役。1945年,他所在的醫務班配屬日軍作戰部隊,和新四軍所部在江南地區展開了一系列的戰鬥。

其中,1945年6月,他和另外5名衛生兵參加了日軍(師團參謀森中佐指揮)在郊下塘對新四軍的討伐作戰。結果,300名日軍、500名偽軍組成的討伐隊,出發僅半日就遭到大隊新四軍的重重包圍。激戰中,偽軍首先潰散投降,日軍在擲彈筒和機槍掩護下三次突圍,損失慘重。最後在叛徒的指引下,才沖出包圍圈。

而他們突圍出來以後,在山下的村莊中發現來接應的偵察部隊也被消滅,其中兩名俘虜被殺(作者形容新四軍“不是軍隊,是殘忍的盜匪”,但又不得不承認對新四軍的戰法心有余悸)。

因為憤恨偵察部隊的俘虜被新四軍所殺,日軍遂在軍醫寺山的指揮下將那名叛變並為日軍指路的士兵活體解剖。

此後,雙方又有兩次交鋒。作者形容新四軍使用的“多是明治、大正時期的落後武器”。

數日後,其所部日軍(一個不完整的聯隊,由師團參謀長帶領)南下到達宜章郊外,8月13日,遭到新四軍大軍的夜襲,自稱千余日軍被三萬名新四軍包圍。14日夜,日軍認識到不突圍就將被殲滅,遂尋找新四軍包圍圈空隙,“從三萬人的大包圍網中完全脫出”。

日軍這支部隊16日才通過無線電和友軍聯系,得到了戰爭已經結束的消息……

這節文字讓人很感興趣,因為新四軍抗戰的文獻在日文中較為珍貴,而此文更是提到了新四軍“大部隊”對日軍千人以上部隊進行圍攻的戰例,更是難得的史料。從這次戰鬥看,日軍傷亡不小(以郊下塘之戰而言,應當是斃傷日軍150人以上,殲滅、迫降偽軍500人,堪稱大仗,宜章之戰傷亡不詳),而且屢屢被新四軍包圍,顯然新四軍有相當出色的作戰計劃和指揮官。

然而,這兩次戰鬥,中方資料很難找到相應記敘。特別是在宜章地區,僅僅有少量新四軍遊擊隊的活動。一些熟悉軍史的朋友認為,此戰從時間和地點來看,很可能是日軍和王震、王首道所率領的“南進支隊”發生了戰鬥。地點可能在南坪的靈官廟,在《三五九旅南征記》中對此戰曾有記載。如果是這樣,鬼子跑得還挺快。靈官鎮距宜章約120公裏,跑了10個小時,“到達宜章50公裏外”。時間上算也差不多,每個小時跑十多裏。

然而,“南進支隊”總兵力不過數千人,和日軍的作戰也沒有書中形容得這樣大規模。因此,可能是日軍在戰鬥中誤判了中國軍隊的兵力。或者,可能交戰的對手根本就不是新四軍,而是在廣東湖南交界地區休整的國民黨第四軍殘部,也可能是當地的地方武裝。對於此戰的詳細情況,還有待知情的朋友,提供更多相應的材料,無疑將是對這“對日的最後一戰”極好的紀念。

且將川崎春彥的原作節選下來,也可讓我們感受到日本投降之交,中國軍隊對日軍進行的最後戰鬥。以下為譯稿,為了保持作品的原汁原味,我盡量不改變作者本人的語氣口吻,但並不表示贊同或證實其所述內容,特此說明。

一、新四軍的威脅

昭和20年(1945年)6月,從桂林戰役中休整過來的部隊(據薩推測,當為日軍獨立混成第十七旅團)奉命南下,轉移後駐地為郊下塘。據中國政府軍(即汪精衛偽軍)的情報稱,這附近活動的新四軍達到兩萬,而我們的情報認為其不過千人。於是,我軍編組了討伐部隊,出發掃蕩。

討伐隊從四個中隊抽調,總數約三百名。我作為醫務班的負責人,選擇了五名衛生兵隨軍出發。

出發前,我們和中國政府軍駐紮在附近的一個師聯系,聯合行動。雖然說是一個師,實際不過是數百人的小部隊而已。這個師派出部隊約五百名在我軍前方擔任開路任務。對於這支部隊的忠誠我們非常信任,但如果發生戰鬥,對他們的戰鬥力和作戰興趣則保持懷疑態度。

經過半天在山間小路的跋涉,突然,前方繁茂的樹林中傳來激烈的槍聲。這顯然是前行的政府軍和敵人發生了戰鬥。同時討伐隊本隊也遭到射擊。附近有幾片濃密的樹林,我們立即向這些松林中隱蔽。

外面的槍聲越來越近,顯然政府軍並沒有能夠抵擋住敵人。事實上事後發現他們在第一次被射擊的時候就丟下手中的槍潰退了,而且不是向我們的方向後退,而是向斜側逃跑。我想,他們是害怕被我們逼迫重新回到戰場吧。從戰鬥開始,這支政府軍的電台就不再工作,我們沒有辦法指揮他們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