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騎絕殺 ——魚雷艇文天祥中隊擊沉日軍鷗號炮艦紀實

在整個抗戰過程中,中國海軍是最為悲壯的一個兵種。由於實力遠遜於日軍,在抗戰勝利之時,中國海軍幾乎已經拼光了自己的全部艦艇。然而,眾寡懸殊並不代表海軍官兵缺乏與敵殊死一戰的勇氣。中國海軍記載,1938年7月16日(一說14日),海軍電雷學校文天祥中隊奉命夜襲在湖口、彭澤江面的日軍艦艇。是日,文93號魚雷艇擊傷日軍中型艦艇一艘,自己也遭到日艦截擊,經過苦鬥帶傷返回。文天祥中隊指揮官劉功棣上尉等8人在作戰中負傷(亦有資料稱僅艇體中彈46處,卻無人負傷,8人是艇上人數總和)。

1932年開始組建的電雷學校抗戰前先後從英國進口CMB魚雷快艇12艘組建“文天祥中隊”、“史可法中隊”和“顏杲卿中隊”,每隊四艘,是中國海軍在長江上最活躍的魚雷艇部隊。它們裝備的Thorncroft魚雷艇排水量14噸,裝備兩條450毫米魚雷,兩挺機槍。中國海軍的英制魚雷快艇,雖然噸位小,但其40節的高速堪稱中日兩軍之冠,是地地道道的長江輕騎。

南京失守時,該中隊被截斷在下遊,奉電雷學校教育長歐陽格之命冒彈雨強行突破日軍封鎖線,抵達洞庭湖附近保存了下來。這次出擊,終於奏功。

這次出擊作戰,在多處資料中都有記載。然而,由於當時難以查驗日軍的損失,出擊的戰果,始終難以得到確證。

然而,幾年前筆者和一位台灣朋友在日本搜尋中國海軍抗戰史料的時候,卻意外地發現了關於這則戰鬥的報道。按照日本戰史學家福田三郎在《小艦艇戰時損失研究》一文中的考證,這條被中國海軍文93號魚雷艇擊傷的日本軍艦,應該就是日本海軍的鷗號布雷艦。只不過,這次戰鬥的戰果並非擊傷。此戰,鷗號被炸成兩截,尾段艦體沉沒,前段艦體搶灘擱淺。按照國際海軍作戰的戰果統計慣例,這是一個典型的擊沉戰例。

被擊沉擱淺於彭澤宛家灘江段的鷗號,可以看到它被炸成孔雀開屏狀的尾部。

鷗號炮艦

鷗艦屬於日本海軍燕級特別炮艦,1929年大阪鐵工廠櫻島船社建造,標準排水量45 0噸,滿載排水量512噸,裝備80毫米炮,40毫米炮各一門,13毫米機槍兩挺,可載水雷120枚,並有敷設及掃雷裝備。最初設計用來擔任軍港防潛任務,因日本海軍針對《華盛頓海軍條約》宣傳上竭力隱瞞實力,這型艦一度對外稱作“反潛敷設艇”。但根據國際上三百噸以上為艦的標準,稱其為艇並不貼切。實際上該艦由於艦內空間大,設計上體現了多面手的特點,可以承擔反潛、掃雷、布雷、布纜、對岸炮擊等多項任務。對華戰爭爆發之後,日本海軍看重其功能全面、馬力大、吃水淺的特點,將其從佐世保鎮守府調入侵華艦隊,投入對中國軍隊的溯江作戰。

鷗艦在中國承擔的第一個任務,是奉命看守穿越江陰封鎖線的航道。江陰封鎖線,是中國海軍為支援淞滬抗戰,拱衛京畿,在長江江陰段沉船布雷造成的一道水下阻塞線,在江陰失守前曾成功地阻止了日軍的上駛。但代價也十分沉重,中國海軍的九艘巡洋艦有八艘葬身於此。江陰封鎖線之戰,是中國海軍在抗戰中最慘烈的一戰。

占領江陰後,這條阻塞線落入日軍之手。日軍為了打通長江航道,先用炸藥清理,再雇用專家潛水領任匠(“潛水領任匠”在日語中意思是高級潛水員)全力打開缺口。由於中國海軍的封鎖線異常堅固,經過半個月的努力,才勉強打開一條只可以通行一艘軍艦的航道。鷗號在這裏,除了疏導來往日艦以外,還有檢查經過的民船,以防止抗日武裝通過這條航線的任務。這些所謂民船,大部分是安裝風帆的大型舢板。

日軍在長江上的封鎖線

按照鷗號乘員遠山公秀的回憶,因為這項任務,他們深刻地領悟了中國人的“狡猾”。最初,檢查頗有成效,曾經有中國特工人員因為暴露奪路跳江,終被打死於江中的事例。但是,這種成果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少,而下遊中國被稱為忠義救國軍的遊擊隊,顯然不時可以從長江上得到接濟。直到一次陸軍作戰抓到了俘虜,才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原來,中國的遊擊隊,確實可以通過江陰封鎖線得到接濟。中國的特工人員有一個絕招,就是利用每天都要經過此地的運糞船,用防水布包裹好駁殼槍和子彈等物資藏在糞艙中從容通過封鎖線,因為這種臭氣熏天的船只日軍多半是輕易揮手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