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冀東 ——敢打一聯隊關東軍的八路

在八路軍的序列中,冀東軍分區和它的司令員李運昌將軍,只是璀璨眾星中的一顆。但是,即便在敵軍的材料中,對這一支八路,也有不少精彩的記錄。

日軍的汽車隊出現了,頭車的駕駛棚頂上架著兩挺歪把子機槍。車廂裏滿載著荷槍實彈穿著黃色粗呢面皮大衣戴著皮帽的日本士兵,滿載士兵的卡車竟有幾十輛……日軍的卡車開得很慢,先頭車似乎在謹慎地做搜索前進。隨風傳來日軍士兵的歌聲:“朝霞之下任遙望,起伏無比幾山河。吾人精銳軍威壯,盟邦眾庶皆康寧,滿載光榮啊,關東軍。”

懂些日語的趙剛臉色驟變,輕聲道:“這是關東軍軍歌。老李,情況有變,這不是日本駐山西的部隊,是剛調進關的關東軍。”

——摘自《亮劍》之第三章:野狼峪之戰

能讓趙剛這樣的老八路變色,關東軍的戰鬥力之強悍名不虛傳。在日本陸軍各部隊中,公認最不能打的是大阪第四師團,最能打的,就要算關東軍了。硫磺島一戰,補充到栗林忠道部下的關東軍老兵讓美國海軍陸戰隊談虎色變。在《亮劍》一書中,李雲龍獨立團在野狼峪伏擊戰力拼關東軍兩個中隊,神鬼皆驚。

《亮劍》是文學作品,真實的戰場上,是否發生過八路軍和關東軍的殊死血戰呢?因為關東軍主要駐防東北,八路軍則活躍於華北,這樣的機會不太容易找。

事實上,這樣的例子不但有,而且規模遠遠大於野狼峪之戰。在大宅壯一監修的《兵隊陸軍史》一書中,就記載了這樣一次戰鬥——馬家峪伏擊戰。這本書是番町書房出版,1969年4月14日第一次印刷,因為保留了大量原始歷史資料而彌足珍貴。比如,平型關戰役中記錄日軍“大行李”遭到襲擊,這“大行李”究竟是什麽,一度頗有爭議,甚至有人認為這指的是日軍攜帶的物資。該書中對此有明確的定義,說明“大行李”是日軍區別於專門輜重部隊,在聯隊內設置的獨立後勤作戰單位,並有專門的照片,介紹在太行山地活動的日軍“大行李”部隊。這一點,對於確定平型關戰役的戰果有著重要意義。

作為討論日軍訓練水平的例子,書中專門用了一節敘述馬家峪之戰。這次戰鬥中關東軍和《亮劍》一樣遭到了八路軍的伏擊。不過,被伏擊的關東軍不僅僅兩個中隊,而是作戰兵員兩千多名的整整一個聯隊。在日軍“春兵團”,即獨立混成第八旅團的作戰記錄中曾經提到這次戰鬥,書中對此則有更充分的描寫。很遺憾,除了日軍自己分析可能是遭遇了八路軍李運昌部以外,在中文資料中沒有找到相關的材料。因此,關於這支和關東軍大打出手的八路軍部隊,至今無法確定它的番號。

大宅壯一這部書中提到馬家峪之戰,是以此戰為例說明針對八路軍獨特的作戰方式,日軍訓練也需要相應的調整,單純的正規操典式作戰在八路軍面前即便是關東軍這樣的精銳,也難免吃到苦頭。

馬家峪,是個常見的地名,華北地區至少有三個馬家峪,而且非常巧,·個個都和八路有些關系。第一個馬家峪在今山西黎陽境內,1938年八路軍一二九師徐向前部為配合徐州會戰從這裏出擊,發動響堂鋪之戰,殲滅日軍輜重部隊四百余人;第二個馬家峪在山東費縣,一度是一一五師聶榮臻司令部駐地;關東軍遭遇八路伏擊的這第三個馬家峪,地點在河北省撫寧縣,時間是1944年4月中旬。

戰鬥的開始毫無懸念,幾乎和所有八路軍作戰的老套路一樣。日軍發現一支人數不多的八路(此書中記載約三百人,春兵團作戰記錄中,提到約一百人)在自己轄區招搖過市,自然是立即出擊,試圖一舉圍殲。八路掉過頭來就跑,一來二去皇軍擡頭一看,嗯,怎麽四面全是山了?

這種戰術八路軍已經玩得熟練已極,這樣的小股八路多為地方武裝,目的就是釣魚,把日本兵釣進包圍圈讓主力部隊收拾,人稱狼誘子。

問題是這次狼誘子的隊長好像有點兒缺心眼——這次釣狼可釣得太狠了,居然釣出了整整一個聯隊的日本兵。

百團大戰中,八路軍主力幾次預謀作戰,也不過目的在殲滅日軍一個大隊而已。一個聯隊的鬼子對上國民黨正規軍一個軍都能打,何況號稱帝國精銳的關東軍!

這狼誘子可就有點兒玩大了。

日軍幹嗎出動一個聯隊攻擊只有三百人的“狼誘子”呢?

原因很簡單,這支八路軍部隊跑出了圈。

八路軍部隊在華北最為活躍。到1944年,華北的日軍因為兵力不足,給養困難,已經捉襟見肘,被土八路打下個縣城的事情屢見不鮮。各地駐防部隊多處於被圍困狀態,再無復五一掃蕩時候的威風,這大概也是八路軍放出狼誘子找肉吃的原因。要換大掃蕩的艱難時期,土八路的主要任務就是生存,大概不會這麽積極的沒事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