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八千裏河山(下)

第三天的早晨,戰俠歌背著楊振邦進入了墨脫縣城。所謂的縣城,就是建在一個海一千一百多米小山包上的,總共才有幾十間房屋零零散散的分布在山坡上的屋子,形成了縣政府的辦公區,和整個“縣城”的主體。在這裏沒有街道,沒有基礎設施,除了縣醫院有一個新建不久的磚瓦結構四合院之外,其余全是破舊的木板房和土磚房。

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縣委和縣政府共用一個院子,他們的房子唯一多出來的,就是在屋頂上釘了一塊白鐵皮,在下雨的時候,不至於屋子裏漏水罷了。在“縣政府大院”裏,竟然還有雞狗豬羊之類的家禽,在裏面悠然自得的出沒,使這裏看起來更象是一個有點蕭索的小山村。

在墨脫這樣一個擁有八千多平方公裏土地,卻只有九千多常住人口的世界裏,農業生產技術極度落後,在很多地方,居民還采用最原始的刀耕火種的方法。雖然駐紮在墨脫的駐軍,將水稻種植技術傳授給了當地居民,希望他們可以自產自救,但是由於巴門人在解放前還是一個保持了人類母系氏族體系的原始部落,對各種技術掌握程度不高,水稻的產量十分低下,平均畝產只有一百斤左右。

這樣一個奇異的“縣城”裏,長途電話一年到頭沒有幾天能打通,手機信號一點也沒有。在一間看起來破破爛爛的小賣部裏,你可以找到方便面、罐頭、火腿腸之類的食品,但是價格貴得離譜。在外邊兩塊錢一罐的可口可樂,在這裏就能賣到十塊錢,拳頭大小的蘋果,一個就要二十五塊錢。最另戰俠歌沒有想到的是,在這樣一個看起來所有商品實際價格超不過兩千塊錢的小商店裏,竟然還出售汽油。當然在這裏出售汽油,價格真不是普通的貴,他們用最原始的稱,用中國的計算單位,來計量汽油的重量,一斤汽油……二十塊錢。

生活在正常環境中,被鋼筋混凝土包圍,在五光十色的霓虹燈中,享受著高科技帶來的便利的人們,也許很難想象,墨脫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世界。

常年居住在這裏的巴門人,他們幾乎不喝熱水,為了禦寒他們家家都有自己釀酒用的竹筒做成的酒具,他們平時就用玉米和黑枝子,釀成一種酒精濃度低,味道又酸又澀的黃酒當成普通的飲料;在接待客人時,他們還會飲用一種用稼蔓和黑枝子釀造的白酒,可是在這種情況下,門巴人關節炎的發病率在這裏仍然高達七成以上。尤其是他們的手肘和雙膝部位,最容易因為關節炎而變得粗大,往往不到四十歲,就會因為關節炎發作,而失去了勞動能力。

墨脫縣平民住的房子,全部都是吊腳樓式的木板房,屋頂蓋著茅草或者是樹皮,房子和窗戶全是用整塊木板制成,一些神情呆癡的居民,就坐在門前,不知道在那裏想著什麽。偶爾還能看到一個口袋裏裝著一只酒瓶,嘴裏噴著酒氣,走路搖搖晃晃的醉漢,一路手舞足蹈的走向自己那幢破木板房。

在戰俠歌的眼裏看來,這就是一個沒有希望,沒有活力的絕地!那些呆呆坐在屋門前的居民,用暈黃色的眼珠,盯著他們這兩個以最奇特姿態,闖進入個被遺忘世界的不速之客,他們那猶如石像般呆滯的眼珠子裏,沒有任何光彩,只是偶爾微微的轉動,才能稍稍透出一點生機。

但是還好,也許這裏已經是接近“縣城”的緣故,戰俠歌並沒有看到哪幢木板屋門前畫著蜘蛛,也沒有人熱情如火的招待他們進屋去喝酒,當然更沒有人試圖向他們投毒。

戰俠歌和楊振邦的最終目的地,是駐紮在背崩鄉的邊防三營。這支僅僅有一個營的駐軍,負責的邊防線東起格馬拉、西到德陽拉,長達200多公裏。從東面最遠的駐軍點格當鄉步行到西面最遠的地東村,一般通常需要五天。三營守衛著一萬多平方公裏墨脫地域,墨脫還有三之分二以上的領土,被印度非法占領著。

戰俠歌對這支連防三營,最大的記憶,就是來自於他們“戍邊模範營”的稱號。這一個營他們一個突出的事跡,就是在交通極不便利的墨脫,發揮了“自給自足,豐衣足食”的精神,在墨脫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他們自己開墾荒田,自己種植水稻,自己收割,並把它們輾曬成可以直接食用的大米。到了現在,邊防三營已經至少在這片與世隔絕的土地上,收獲了十萬斤大米!如果按當地的物價來算,這個邊防三營,僅僅是自己種地,就為國家至少節約了八十萬元!

說句實在話,戰俠歌真的對這一切非常不以為然,明明是職業軍人,有一些甚至是來自城市的城市兵,跑到這種鳥不拉屎的地方來當兵也就算了,就是因為營長的一個命令,就是為了一個所謂的軍人榮譽,就要去拿起鋤頭、鏟子、鐮刀之類的工具,去從事這麽繁重的工作,這不是不把軍人當人看,逮著了就玩命用嗎?